為了保證蒸發器的利用率較高,我們在系統調試時應盡量使制冷劑在蒸發器內剛剛*蒸發,當然這個問題與流路數的確定并不相關,在這里就不再討論。根據傳熱學的基本知識,我們知道較高的制冷劑流速可以獲得換熱系數,蒸發器設計從而提高制冷系統的制冷量,但由流體力學的知識我們可以知道,制冷劑的流動阻力隨著其流速增大而增加,因此會導致蒸發器內制冷劑的壓降增加,從而降低了壓縮機的吸入壓力,而壓縮機的吸氣壓力對于壓縮機的出力有著很明顯的影響,因此我們在確定流路數時應折衷考慮這兩個方面的影響,從而使得蒸發器的利用率大。
根據一般的經驗,蒸發器內氣體流速在6~8m/s比較合適,這樣我們根據制冷劑氣態和液態時比容的比值推算出液體流速:對于R221和R4071C液體流速為0.11~0.151m/s,這樣我們可以大致估算出每個流路的換熱量約為:ф9.53mm銅管每個流路換熱量為1600~2101Wф7.94mm銅管每個流路換熱量為1001~1400Wф7.0mm銅管每個流路換熱量為801~1001W對于R4110A其液體流速為0.151~0.21m/s,這樣我們可以大致估算出每個流路的換熱量約為:ф9.53mm銅管每個流路換熱量為2000~2500Wф7.94mm銅管每個流路換熱量為1300~1700Wф7.0mm銅管每個流路換熱量為901~1310W依據以上的數據我們可以先確定換熱器流路數,然后再進行流路設計。流路設計。當我們根據制冷量定下來流路數后,我們就得考慮如何分配這些銅管,以保證充分的換熱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