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場編結網圍欄
草原建設草原圍欄是保護和合理利用草原資源的必要措施。做任何事情都得有計劃,草原的放牧利用也一樣需要計劃。草原植物有生物產量的限制性、生長速度的季節性、營養價值的階段性、分布區域的地帶性,這就要求家畜放牧必須遵循牧草的生長規律,以確保飼草供給與家畜需求之間實現總量平衡、階段平衡、區域平衡。由于家畜自身無法有計劃放牧,需要由人來幫助實現,但人又不能每時每刻跟蹤和管理每頭家畜,這就需要借助草原圍欄這種物理手段,實現對家畜的分時、分區放牧管理。實踐證明,通過這種管理方式,既可以保證放牧時家畜飼草料的需要,又能有效防止因為過度利用而引起的草原退化和生態系統破壞。從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以及歐洲等草原發達國家和地區來看,正是通過持續建設圍欄,實現草原科學管理,形成了草原生態良好、畜牧業發展、野生動物保護多贏的局面。
牧場編結網圍欄
金屬網圍欄是發達國家管理草原的通行做法。近年來,我國高度重視草原圍欄建設,將其作為草原生態建設工程的一項重要內容。以退牧還草工程為例,自2003年開始實施,已累計圍欄草原7720萬公頃,建設圍欄總長度約5億公里,可繞地球1.25圈。隨著草原圍欄建設的深入推進,圍欄與野生動物的保護問題開始引起人們的關注,甚至出現了主張拆除圍欄的觀點。如何正確看待草原圍欄建設與野生動物保護的關系,需要進行客觀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