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排污藍綠藻水質傳感器
重慶永川區何埂鎮新泉村,村民陳紹波的家就在石筍山腳下。天色微亮,陳紹波扒拉幾口飯,匆匆出了門。家里三代七口人,妻子和兩個女兒患殘疾,他是家里的頂梁柱。
去年,陳紹波家的主要收入來源——養殖遭遇挫折:因為經驗不足,遇到瘟病沒能及時解決,70多只雞鴨銳減到20只,30多頭豬說沒就沒。陳家也被村里列為脫貧監測戶。
看著年邁的母親、嗷嗷待哺的娃,陳紹波的心情有些沉重。從兩年前脫貧,到如今面臨返貧,這是陳紹波沒有預料到的。
起步——
打拼有了回報
2015年,剛被列為貧困戶的陳紹波,日子窘迫。
“家里連打口井的錢都沒。”陳紹波的父親癱瘓在床,妻子生病吃藥,家里大小事全靠紹波張羅。
要照顧一家老小,陳紹波只能在近處謀點營生。“靠啥能養活一家人呢?”他琢磨著。
他尋思著從種植、養殖入手,自家以前養過雞鴨,算有點經驗。缺資金,府有幫扶資金和養殖配套補貼;缺技術,鎮里有養殖、種植培訓班,他立馬報名,跟著專家學習種蘑菇。有點空閑,他還在近處打些零工補貼家用。自家的地也沒閑著,種玉米、水稻、花椒……紹波一刻也不停。
妻子和女兒的身體狀況,一直是紹波心頭的疙瘩。村里聯了家庭醫生,定期上門檢查,妻子治療需要的藥物,也是免費的。
搭著好政策東風,陳紹波的打拼有了回報:外債還清了,2017年成功摘掉了貧困帽;妻子、女兒的身體有所好轉,小子出生添了喜;府還補貼兩萬元讓家里新建了房子……日子眼見著越過越好。
“紹波不容易呀。”這一切,張鵬看在眼里,“一大家子全靠他起早貪黑,用兩年時間就脫了貧。”
看到紹波那么辛苦,家里人也不閑著。每天早上,雞一打鳴,紹波的母親吳修芝便起身,準備早飯,打掃院壩,菜葉子、小石子兒都不放過。“都說養殖會把家里弄得臟,可他家的院壩特別干凈。”新泉村村委會主任蔣天超說。
廚房里的鍋冒著熱氣,院壩內雞鳴犬吠,蒸蒸日上的日子,本應繼續下去……
管道排污藍綠藻水質傳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