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體化化糞池污水處理站
一體化化糞池污水處理站——ED在高鹽廢水“*”中的機遇
高COD高鹽廢水的分離與濃縮
高鹽廢水中通常會含有一定含量的 COD,其中包括煤化工廢水在內的一些高鹽廢水中的 COD經生化處理后其含量一般在0~你好mg/L。針對該類高鹽廢水“*”處理,在經過預處理、超濾和反滲透之后,在鹽含量得到增濃的同時,廢水中的COD 也大幅提高,一般可達 300~1200mg/L。COD含量的大幅提高將進一步影響到高鹽廢水后續蒸發結晶過程,這是因為蒸發結晶得到的鹽中將會含有大量的雜質 COD,導致得到的工業鹽無法使用,需要作為危廢處理。這不僅對生態環境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同時也浪費了大量的無機鹽資源。另外,在制藥和你好等行業生產過程中經常會產生大量的高鹽高 COD 廢水。針對該類廢水目前采用的處理方法主要是將廢水蒸發濃縮后對濃縮液進行焚燒,然后再對焚燒后留下來的固體進行危廢處理,這也浪費了大量的無機鹽資源。
在煤化工廢水中 COD 一般主要以分子形式存在,分子量大小不一。而在制藥和你好廢水中COD 除了以分子形式存在以外,還有一部分是離子化的,其分子量大小不一。傳統的 COD 去除方法主要為生化法,但是在鹽含量較高的情況,生化法無法直接對 COD 進行處理,只有針對鹽含量很低的廢水才能進行COD降解處理。ED裝置中使用的是致密度較高的均相陰陽離子交換膜,在電場的作用下只允許離子通過離子膜,阻止分子通過離子膜。一般離子膜的致密度越高,阻止分子通過離子膜的能力越強。因此,高致密度的離子膜可實現高COD高鹽廢水中鹽與以分子形式存在的COD的有效分離。
以典型的煤化工廢水處理為例,其RO濃縮液TDS 約為 45000mg/L 時,COD 含量在 500~800mg/L之間。RO濃縮液中的鹽主要為氯化鈉和硫酸鈉的混鹽。汪耀明等[33]通過使用自主研發的均相陰、陽離子交換膜及ED設備對該濃縮液中的鹽和COD進行分離濃縮,取得了較好的分離效果。
通過10個批次的實驗可看出,ED分離過程性能較為穩定,每一批次的實驗均可以將RO濃縮液的電導率降至10mS/cm以下,即ED淡化液中鹽含量被降低至很低的值,因此可以通過生化法對ED淡化液進行處理,降解 COD。整個實驗過程中,ED 對 COD 具有較好的截留率,可高達 85.3%~91.4%。通過 ED 對煤化工廢水分離之后,一方面淡化液中由于鹽含量很低,可以直接通過生化法對COD 進行降解處理;另一方面分離后的混鹽可以通過二級ED進行再次濃縮,將鹽含量提高至15%甚至20%以上。基于以上通過ED對煤化工廢水進行處理的方法,汪耀明等提出將兩級ED引入到煤化工廢水“*”當中,實現多膜工藝與結晶分鹽的有機耦合 ,從而實現廢水中水和鹽的充分回收利用,達到“*”要求。
此外,在制藥和農業等行業產生的高 COD 高鹽廢水處理過程中,也可以嘗試先通過一級ED對該類廢水進行分離,實現 COD 和鹽的有效分離,利于下一步 COD 的降解處理。同時,分離后的含鹽溶液可以通過二級ED進行再次濃縮,進一步地通過結晶分鹽等工藝實現鹽的回收,從而達到該類高鹽廢水的“*”目標。
有益效果:
工藝中設置的大容積的調節厭氧池,可以調節服務區近一天的污水量,從而 適應服務區污水水量、水質變化大的特點,減輕水量、水質沖擊負荷對后續處理 過程的影響。
工藝中的調節厭氧池是將調節池與厭氧池一體化布置,在調節池內設置厭氧 區段,占地面積小,可適應于服務區占地小的特點。
動態膜生物反應器中反應區、污泥區和清水區的一體化布置,特別適應于服 務區占地小的特點,在動態膜生物反應器中設置污泥區,為動態膜生物反應器與 調節厭氧池組合創造條件,在動態膜生物反應器中設置清水區,為動態膜生物反 應器與人工濕地組合創造條件。
調節厭氧池與動態膜生物反應器的組合,調節厭氧池內發生厭氧反應,動態 膜生物反應器內發生好氧反應,厭氧、好氧交替運行,可以有效去除污水中的 氮、磷污染物,適應服務區污水中氮、磷濃度高的特點。
動態膜生物反應器與人工濕地的組合,充分利用動態膜生物反應器膜組件過 濾、攔截懸浮物的功能,形成生物處理與生態處理相結合的工藝。生物接觸氧化 法和A/O法的二沉池出水懸浮物(SS)濃度一般為30~你好mg/L,而動態膜生物 反應器的出水SS濃度一般為5~10mg/L。動態膜生物反應器作為人工濕地的前置 處理工序,既可以發揮動態膜生物反應器內膜組件具有過濾、攔截懸浮物的功 能,出水懸浮物低的特點,避免其他好氧處理裝置與人工濕地組合產生的人工濕 地易堵塞的缺點;還可以發揮動態膜生物反應器內膜組件提供了微生物生長載 體,反應器內活性污泥濃度高、生物處理效果好的特點,減小人工濕地的占地面 積,避免其他好氧處理裝置與人工濕地組合產生的人工濕地占地面積過大的缺 點。
動態膜生物反應器與人工濕地的組合,可以利用人工濕地中的基質吸附性能 和植物生長吸收性能,進一步去除污水中的氮、磷污染物,對污水進行深度處 理。
在人工濕地的進水區和出水區添加多孔混凝土塊、高嶺土、膨潤土或凹凸棒 土顆粒等脫氮除磷功能填料,形成生態處理和化學處理相結合的工藝,適應服務 區污水磷酸鹽濃度高的特點,確保出水中磷酸鹽穩定達標排放。
回流污泥量的調整方法有哪些?
按照二沉池的泥位調節回流比。這種方式可避免出現因二沉池泥位過高而造成的去你流失現象,出水水質較穩定,缺點是回流污泥濃度不穩定。
首先根據具體情況選擇一個合適的泥位(水面到泥面距離),即選一個合適的泥層厚度(泥面到池底的距離),一般應控制在0.3~0.9m。且不超過泥位的1/3。然后調節回流污泥量,使泥位穩定在所選定的合理值,一般情況下,增大回流量Qr,可降低泥位,減少泥層厚層;反之,降低回流量Qr,可增大泥層厚度。應注意調節幅度每次不要太大,使回流比變化不超過5%,回流量變化不超過10%,具體每次調多少,多長時間后再調下一次,則應根據情況決定。
按照沉降比調節回流量或回流比。
公式為:R=SV/(你好-SV)
以你好0ml量筒取進入二沉池之前的曝氣池混合液模擬二沉池的沉降試驗。則由測得的SV30值可以計算回流比,用經指導回流比的調節。
為使SV值充分逼近二沉池內的實際狀態,盡可能采取二沉池即攪拌狀態下的沉降比,以提高回流比控制的準確性。
按照回流污泥及混合液的濃度調節回流比。
公式為:R=MLSS/(RSSS-MLSS)
此法可用回流污泥濃度RSSS,和混合液濃度MLSS指導回流比R的調節。此公式只適合低負荷工藝,即進水的懸浮物不高的情況下,否則會造成誤差。一般作為回流比的校核方法。
該工藝為生物、生態和化學的組合處理工藝,污水依次通過調節厭氧池、動態膜生物反應器和人工濕地,動態膜生物反應器混合液回流至調節厭氧池,人工濕地中添加脫氮除磷的功能填料,該工藝適應了公路服務區污水水質水量變化大、氮磷污染物濃度高的特點,達到穩定達標的要求。該工藝中采用動態膜生物反應器為好氧處理裝置,將反應區、污泥區和清水區集成于一個反應器中,適應了公路服務區用地緊張的特點,同時為該裝置與調節厭氧池和人工濕地的組合提供了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