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原理
小型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原理——摘要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屬于生活污水處理裝置的一種小型微動力生活污水處理裝置。由隔板將小型微動力生活污水處理裝置內部隔成好氧或厭氧“室”,在好氧室和厭氧室之間隔板上部有溢流孔,下部設置通孔;在室的側面上口處設置進水口,頂部進水口位置設置風機盒;在第末室的側面上口處為出水口。在好氧室的內部設置曝氣管在厭氧“室”內不設置曝氣管”。在各室的內部安裝多孔微生物填料。本實用新型可以用于賓館、別墅和居住分散的住宅等排出的污水進行處理。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加工安裝方便,好氧和厭氧環境的反復出現,有利于氮的去除和污泥的降解;能耗低,微型曝氣機的能耗在20~160w,并通過自動控制可以實現定時曝氣,節約能源。
污泥制作水泥工藝介紹
污泥脫水后既可以用作水泥的原材料,也可以起到提供熱值的作用。日本利用城市污泥焚燒制作了“生態水泥”,大大降低了廢物處理的負荷,實現了污泥資源化。我國也在“生態水泥”的研發中做了許多研究。利用污泥做“生態水泥’,基本有三種工藝流程:一是直接對污泥進行脫水利用;二是對污泥進行人工干燥;三是對污泥焚燒成灰利用。無論哪種工藝流程,污泥中無機成分必須符合生產水泥的要求,確保生產出符合國家標準的水泥熟料。目前利用水泥窯處置污泥技術受到關注和廣泛應用,這種技術制造的水泥與普通硅酸鹽水泥相比在某些性能方而有更為*的表現。
2.污泥制水泥可行性評價
污泥制水泥雖然可將有機物*分解、將金屬離子固化在水泥晶格中等優點,但亦存在制得水泥強度較低的問題。因此要控制污泥的含量,以及國家和地區間的實際工藝情況,這些客觀因素都要充分考慮。無論是應用干污泥制作水泥或是污泥焚燒灰制作水泥,兩者對水泥性狀的影響并無差別,干污泥制水泥也存在運輸成本高、制作過程中產生污染氣體等不良影響,因此也要防治二次污染問題。
構筑物及其作用
(1)預處理階段
a. 格柵間
格柵間用于去處污水中粗大漂浮或懸浮雜物,以保護后續處理設施不被磨損或堵塞。所以說在預處理過程中,格柵間是尤其重要的構筑物。江心洲污水處理廠共有兩組十臺,垂直放置,鋼絲繩牽引。
b. 曝氣沉砂池
暴氣沉砂池一共有六組,利用水與無機顆粒物的比重不同從而達到沉淀目的。里面的水比較臟,有漂浮物和水泡。格柵間有四臺格柵。初沉池里的水也比較臟,漂著好多黑色的水泡,有一直徑刮泥機。高壓鼓風機也非常重要,直接影響到處理效果。二沉池采取的是一為周邊進水中間出水,也有中間進水周邊出水。
c. 配水井
其作用是將曝氣沉砂池流過來的污水進行均衡分配和緩沖,確保兩套工藝的過水兩相同,且穩定的進行污水處理。
d. 初沉池
是一個幅流式的沉淀池以除去污水中的大部分泥渣,其刮泥采用的是半橋式周邊傳動刮泥機,泥渣經刮泥機推入池底中心處的污泥斗再輸送到貯泥間。
(2)生化處理階段
a. A/O生化池
它是缺氧——好氧活性污泥除磷工藝的主要組成部分,分為五個廊道,兩段(*、B級)。污水和活性污泥混合進入A/O生化池,首*入*缺氧段,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在這兒先釋放磷,并且繁殖。當進入B級好氧段時,由于氧氣充足,微生物大量吸收水中的磷和有機物,達到處理的目的。
b. 二沉池
主要將A/O生化池的水和泥沉淀分開,底部的泥渣由刮吸泥機吸入后由污泥泵打到污泥泵池,處理后的污水經溢流堰流出到排水井直接排到水體。
c. 鼓風機房
A/O生化池的供氣zui重要的部分,對活性污呢的培養有重要作用
(3) 水的排放和污泥處理系統
a. 水的排放系統 經二沉池出來的水進入提升泵房后再由排放泵房直接排入長江。
b. 污泥處理系統 污泥投配池—污泥濃縮及控制間—污泥消化池—沼氣鍋爐房—脫硫塔—沼氣火炬—貯氣罐—污泥脫水機房—回流污泥泵房。
控制間加的絮凝劑PAM,消化池采用的是中溫缺氧處理(31-35度), 投加消化污泥,易產生甲烷。在污泥脫水時分別采用離心和帶式脫水機,加入PAM絮凝劑溶液。
設備原理
生物接觸氧化系列生活污水處理工藝去除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及氨氮,主要依賴于工藝中的A、O兩級生物系統。其工藝原理是,在*,由于污水中的有機物濃度很高,微生物處于缺氧狀態,此時微生物為兼性微生物,它們將污水中的有機氮轉化分解成NH3-N,同時利用有機碳源作電子供體,將NO2、NO3-N轉化成N3,而且利用部分有機碳與NH3-N合成新的細胞物質。所以*池不僅具有一定的有機物去除功能,減輕后續好氧池的有機負荷,完成反硝化作用,終消除氮的營養污染。在O級,由于有機物得到進一步的氧化分解,同時在碳化作用趨于完成情況下,硝化作用能順利進行,在O級設臵有機負荷較低的好氧生物氧化池,池中主要存在好氧生物及臭氧型細菌(硝化菌)和有機物分解產生的無機碳或CO2作為營養源,將污水中的NH3-N轉化成NO2-N、NO3-N。污泥池的污泥部分回流到*池,為*池提供電子接受體,通過硝化作用,終消除氮污染。
設備特點
水解酸化:水解酸化在好氧生物處理工藝中的水解的目的主要是將原有廢水中的非溶解性有機物轉變為溶解性有機物,主要將其中難生物降解的有機物轉變為易生物降解的有機物,提高廢水的可生化性,降低污水的PH值減少污泥產量,以利于后續的好氧處理。去除廢水中的COD,部分有機物降解合成自身細胞。在混合厭氧消化工藝中的水解酸化的目的是為混合厭氧消化過程的甲烷發酵提供底物。而兩相厭氧消化工藝中的產酸相是將混合厭氧消化中的產酸相和產甲烷相分開。因此設置水解酸化池可以提高整個系統對有機物和懸浮物的去除效果,減輕好氧系統的有機負荷,使整個系統的能耗相比于單獨使用好氧系統大為降低。
曝氣生物濾池:曝氣生物濾池選用密度小于水的填料,采用聚苯乙烯小球,填料漂浮于水中。污水通過濾料層,水體含有的污染物被濾料層截留,并被濾料上附著的生物降解轉化,同時,溶解狀態的有機物和特定物質也被去除,所產生的污泥保留在過濾層中,而只讓凈化。擋板上部空間用作反沖洗水的儲水區,其高度根據反沖洗水頭而定。該區內設有回流泵用于將濾池出水泵至配水廊道,繼而回流到濾池底部實現反硝化。填料層底部與濾池底部的空間留作反沖洗再生時填料膨脹之用。濾池供氣系統分兩套管路,置于填料層內的工藝空氣管用于工藝曝氣(主要由曝氣風機提供增氧曝氣),并將填料層分為上下兩個區:上部為好氧區,下部為缺氧區。根據不同的原水水質、處理目的和要求,填料層的高度不同,好氧區、厭氧區所占比例也相應變化;濾池底部的空氣管路是反沖洗空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