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套小型生活污水處理設備
成套小型生活污水處理設備——厭氧消化過程中的主要微生物
主要介紹其中的發酵細菌(產酸細菌)、產氫產乙酸菌、產甲烷菌等。
1、發酵細菌(產酸細菌)
發酵產酸細菌的主要功能有兩種:
①水解——在胞外酶的作用下,將不溶性有機物水解成可溶性有機物;
②酸化——將可溶性大分子有機物轉化為脂肪酸、醇類等;主要的發酵產酸細菌:梭菌屬、擬桿菌屬、丁酸弧菌屬、雙岐桿菌屬等;水解過程較緩慢,并受多種因素影響(pH、SRT、有機物種類等),有時回成為厭氧反應的限速步驟;產酸反應的速率較快;大多數是厭氧菌,也有大量是兼性厭氧菌;可以按功能來分:纖維素分解菌、半纖維素分解菌、淀粉分解菌、蛋白質分解菌、脂肪分解菌等。
2、產氫產乙酸菌:產氫產乙酸細菌的主要功能是將各種脂肪酸和醇類氧化分解為乙酸和H2;為產甲烷細菌提供合適的基質,在厭氧系統中常常與產甲烷細菌處于共生互營關系。
3、產甲烷菌20世紀60年代Hungate開創了嚴格厭氧微生物培養技術之后,對產甲烷細菌的研究才得以廣泛進行;產甲烷細菌的主要功能是將產氫產乙酸菌的產物——乙酸和H2/CO2轉化為CH4和CO2,使厭氧消化過程得以順利進行;主要可分為兩大類:乙酸營養型和H2營養型產甲烷菌,或稱為嗜乙酸產甲烷細菌和嗜氫產甲烷細菌;一般來說,在自然界中乙酸營養型產甲烷菌的種類較少,只有Methanosarcina(產甲烷八疊球菌)和Methanothrix(產甲烷絲狀菌),但這兩種產甲烷細菌在厭氧反應器中居多,特別是后者,因為在厭氧反應器中乙酸是主要的產甲烷基質,一般來說有70%左右的甲烷是來自乙酸的氧化分解;根據產甲烷菌的形態和生理生態特征,可將其分類如下:——新的分類(Bergy’s細菌手冊第九版),共分為:三目、七科、十九屬、65種;產甲烷菌有各種不同的形態,常見的有:
①產甲烷桿菌;
②產甲烷球菌;
③產甲烷八疊球菌;
④產甲烷絲菌;等等。在生物分類學上,產甲烷菌(Methanogens)屬于古細菌(Archaebacteria),大小、外觀上與普通細菌(Eubacteria)相似,但實際上,其細胞成分特殊,特別是細胞壁的結構較特殊;在自然界的分布,一般可以認為是棲息于一些環境中(如地熱泉水、深海火山口、沉積物等),但實際上其分布極為廣泛,如污泥、瘤胃、昆蟲腸道、濕樹木、厭氧反應器等;產甲烷菌都是嚴格厭氧細菌,要求氧化還原電位在-150~-400mv,氧和氧化劑對其有很強的毒害作用;產甲烷菌的增殖速率很慢,繁殖世代時間長,可達4~6天,因此,一般情況下產甲烷反應是厭氧消化的限速步驟
工藝說明
生物濾池污水處理工藝宜適用于城鎮污水的二級處理。同時也適用于類似市政污水水質的工業廢水的生物處理,作為工業廢水處理工藝流程的組成部分。
2)生物濾池污水處理工藝可單獨應用,也可與其它污水處理工藝組合應用。生物濾池工藝流程的選擇應根據不同的進水水質及處理要求,通過技術、經濟及環境影響等因素綜合分析后確定。
3)應根據工藝運行要求設置檢測與控制系統,實現運行管理自動化。
4)在污水處理廠(站)建設、運行過程中產生的廢氣、污水、廢渣、噪聲及其它污染物的治理與排放,應執行國家環境保護法規和標準的有關規定,防止二次污染。
5)污水處理廠(站)的設計、建設應采取有效的隔聲、消聲、綠化等降低噪聲的措施,噪聲和振動控制的設計應符合GBJ 87的要求,機房內、外的噪聲應分別符合GBZ 1和GB 3096的規定,廠界噪聲應符合GB 12348的規定。
6)城鎮污水處理廠應按照GB 18918的相關規定安裝在線監測系統,其他污水處理工程應按照國家或當地的環境保護管理要求安裝在線監測系統。在線監測系統的安裝、驗收和運行應符合HJ/T 353、HJ/T 354和HJ/T 355的相關規定。
此污水處理設備就像是一個小型污水處理廠,將格柵、初沉池,生化池、沉淀池、消毒池等構筑物緊密的連接在一起,核心構筑物一般為生物接觸氧化池、MBR、生物轉盤、生物流化床、A/O、A2/O等。此污水處理設備與大型污水處理系統相比,此污水處理設備具有處理效率高、能耗低、產泥量少、管理方便、占地面積小等優點。因此,該污水處理設備在污水處理領域得以廣泛的應用,而且在新的形勢下,
應用效果
一體化污水處理裝置來源于領域現代化的處理工藝手段,在應對生活污水工作中具有良好的效果,可全面控制生活污水污染自然環境的總體程度。再者,一體化工藝技術手段在保護環境以及節能節水工作中可發揮明顯的作用。為此,引入一體化污水處理工藝與裝置。不但可創設明顯的社會效益,同時還可贏得經濟效益以及環保效益,并推進現代社會的和諧、文明以及可持續發展。在處理生活污水之中的病原物過程中,由于其主要形成自居民生活使用水以及生活垃圾,呈現出總量龐大、生長繁殖快速、分布范疇較廣、生長存活期較長的特征。為處理污水階段中較為困難的環節之一。倘若無法有效的處理,便可能會令污染源更加快速的擴散。
應用一體化污水處理工藝裝置可通過無污染以及污染影響較低的現代技術手段,秉承優先在排污口終端前綜合處理的工作原則,合理的應對病原物質再次進行污染的現實問題。處理生活污水工作中產生的良好效果為,可有效消除病原物質,并可為大眾健康的工作生活加上可靠的保險。水源呈現為富營養化的明顯特點,由于大眾生活過程中應用到豐富的含磷、氮物質、進而令生活污水之內含有較多的營養物,
設備安裝、調試、維護
安裝:
1、用戶提供安裝方式:地埋或地上,同時按本公司設備平面布置圖及設備基礎圖提供設備基礎(混凝土基礎),要求基礎平均承壓為5000Kg/m2以上。
2、基礎必須水平,相對標高準確,土方施工時,寬度必須距離基礎邊線500 m m以上,便于設備管道安裝。
3、使用吊車將設備就位時,必須弄清各單體的方向和位置,以便正確方便聯結管道。
4、聯接完管道后先用清水試壓,確認管道連接不漏水,同時調整沉淀池出水堰板的水平度及出水高度。檢查各電機設備的正反轉。
5、檢查整體設備。確認安裝正確后回填土方,準備調試。
調試:
1、調試污水泵將額定流量的污水提升至設備,開動曝氣系統(調試初期可適當增加曝氣量)每天通過檢查口檢查接觸氧化池內生物生長情況,有條件的用戶可用顯微鏡觀察池內生物種類及大致數量,待填料上附著褐色或黃色生物膜時即可認為生物培養已成功,可以進入正常運行。
2、若原水為工廠有機污水時,可以先用生活污水或人工投入部分生物營養物來培養生物膜再逐漸加入工業有機污水對生物進行馴化接種。
3、平均氣溫在20℃時,生活污水生物膜培養時間一般需1-2周,工業有機污水生物膜培養及馴化時間一般需3-4周。
維護:
1、格柵井應定期進行清污,一般每天清理一次,防止格柵污堵。
2、運行過程中每小時進行一次巡回檢查,發現異常及時處理。
3、正常運行時,應保持污水流量在20m3/h左右,此時初沉池溢流醋槽液位應在鋸齒的中間位置。
4、非異常情況下,不要采用“手動”運行方式,應盡量采用“自動”運行方式。
5、停運后的生活污水處理系統,要定期投運風機,防止生物膜死亡。
6、為了使設備更好地使用并保證出水水質穩定,必須對設備進行必要的維護保養,泵、風機等需定期加注或更換機油,一般情況下,風機運行10000-12000小時需保養一次,潛水泵運行8000-10000小時保養一次。
7、本設備大修周期一般為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