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動污水處理一體機
全自動污水處理一體機——技術內容
1、基本原理
(1)預處理系統:包括格柵、污水提升泵、曝氣沉砂池及初沉池等,污水經過處理后,靠自然水位差流入曝氣生物濾池。
(2)多級曝氣生物濾池:各級曝氣生物濾池和不同層面生物載體接觸的廢水水質不同,形成的微生物群體組成不盡相同,每個層面都生長著適合于流到該層廢水水質的微生物菌群。
(3)后處理系統:氣浮代替了傳統的二沉池,污泥直接排入污泥池貯存,經消化后,入帶式壓濾機或渦螺離心機處理,泥餅外運或作農肥。
2、技術關鍵
(1)用多級曝氣生物濾池代替普通生物池:曝氣生物濾池采用強制曝氣,供氧充足,曝氣生物池的容積負荷可達2~10kgCOD/m3.d,單位容積的處理能力是普通生物濾池的10倍左右。曝氣生物濾池添加的SNP填料比表面積高達500~900m2/m3,單位容積內可供生物附著生長的面積是普通濾池的十幾倍。孔隙率高達92%~95%,惰性成分只占4%~8%的池容,有效空間更多。
(2)投加不同濾料,使得單元填料中同時具有厭氧、缺氧和好氧區,有利于食物鏈的形成,并能在曝氣條件下,同時具有脫氮、除磷和去除有機物的功能。
(3)用氣浮池代替傳統水處理工藝中的沉淀池,可以大大提高曝氣生物濾池老化和脫落的生物膜及懸浮物的去除率,可減少水力停留時間,減少構筑物占地面積,減少土建投資,氣浮法同沉淀法相比占地面積僅為其1/8~1/2,池容積僅為1/8~1/4。排出的浮渣含水率大大降低,污泥體積僅為其1/10~1/2,便于污泥的進一步處理和處置,又節約了處理費用。
工藝方法
1混凝氣浮法
該方法首先采用聚合硫酸鐵(PFS)破壞膠體和懸浮微粒在水中形成穩定的分散體系,使其聚集成絮凝體,然后含有大量絮凝體的混合液通過配水堰進入氣浮池,利用高度分散的微小氣泡作為載體去粘附水中的絮凝體,使其隨氣泡升到水面.產生的浮渣通過刮泥機和排泥管道自流進入污泥濃縮池.通過相關實例證明,采用混凝法處理含有酚、氰的廢水,在運行過程中發現揮發酚、游離容易去除,而絡合難以通過曝氣氧化去除,COD去除效果不十分理想,但通過加入生活污水,提高廢水的可生化性以后,基本能使出水COD達到國家二級排放標準.在采用混凝氣浮法處理污水的過程中,發現該系統具有結構簡單、運行穩定、操作方便、溶氣效率高的優點,但是該系統也存在當進水中的懸浮物過高時,出水中懸浮物濃度升高,造成釋放器堵塞.
2吸附法
吸附法處理焦化廢水是利用固體表面有吸附水中溶質及膠質的能力,吸附水中一種或多種物質從而使水得到凈化.常用的吸附劑種類有很多,如活性炭、吸附樹脂、磺化煤、礦渣等.活性炭是常用也是處理水質好的一種吸附劑.將活化污泥與水混合,分別投入焦粉、活性炭、粉煤灰,發現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好,焦粉次之.可用于廢水的深度處理,但是活性炭需酸洗再生,再生設備容易腐蝕,運行成本高.參考某焦化廢水處理實例,使用南開牌H2103大孔樹脂吸附處理含酚520mg/L、COD3200mg/L的焦化廢水,處理后出水酚含量≤0.5mg/L,COD≤80mg/L,達到國家排放標準.一些研究者通過改性粉煤灰吸附處理焦化廠含酚水的試驗,酚、SS、COD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別達到95%,而且處理費用較低。
側流活性污泥工藝
側流活性污泥工藝在丹麥和瑞典等北歐國家具有比較多的應用案例,側流活性污泥工藝集合了吸附-再生工藝、Step-feed及活性污泥發酵工藝的各自技術優勢,不但可以實現雨季峰值流量處理模式,而且側流活性污泥池在雨季存儲了大量MLSS,還能進一步通過硝化、反硝化和厭氧發酵,實現低C/N比污水的強化脫氮除磷,更加適合我國國情。側流活性污泥工藝運行方式靈活,旱季模式雨季模式切換方便,旱季可以強化脫氮除磷,雨季可以作為活性污泥存儲,實現峰值流量期間高濃度活性污泥在側流池ARP池的“離線”存儲(見圖7),雨季峰值流量期間可以有效降低二沉池固體負荷提升處理能力同時,還能通過“主流-側流”這種“主-輔”反應器聯合模式強化除磷脫氮,根據實際項目經驗,側流活性污泥工藝利用存量設施并保持原排放標準情況下在雨季可以進一步提升30%~60%的處理能力(個別項目處理能力提升),而無需新增曝氣池池容,只需要對已有生物池池容進行功能劃分和管道的重構。美國勞倫斯市Wakarusa再生水廠創新性將3段式氧化溝池型與側流活性污泥發酵(S2EBPR)相結合,實現了雨季峰值流量3Q(Q為旱季平均流量)的處理能力,無需濾池和化學除磷,實現出水穩定TP<0.2mg/L,NO-3-N< 8mg/L,側流活性污泥工藝與傳統活性污泥工藝的結合彰顯未來應對雨季超量混合污水的彈性與穩定性。
設備優點
生活處理設備是集厭氧、生物接觸氧化、曝氣風機、污泥沉淀、污泥消化、污泥回流、出水殺菌消毒于一體的鋼結構處理設備,結構緊湊,安裝容易,操作方便。
環境保護措施
污水處理站本身是一項重要的環境保護項目,但它作為一個項目,也要有“三廢”排放,雖然數量不大,但由于該廢水處理站位于生活小區內,對小區環境、員工的工作、生活有直接的影響,所以不應受到忽視。為此本工程設計中采用了以下重要措施:
⑴氣味
污水處理站內由于有需要敞開工作的構筑物,因此污水、污泥氣味散發也是無法避免的。本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配置了安裝Gelor-System專業除臭裝置解決污水站臭味的影響。
(2)噪音
污水站內產生噪音的主要來源為曝氣風機。本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配置了專門的風機消音、隔音及減振裝置,使機外1米處噪音測試指標小于75分貝。
(3)站內排水
站內生產廢水的排放均通過站內污水溝渠系統收集并接入調節池,用排污泵抽入污水處理系統進行處理,污水經處理后排放。
(4)固體廢棄物
站內格柵及污泥池均有固體廢棄物產生,對此在運行管理中應按要求堆放,外運時采用半封閉自卸車輛,運送到區域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