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R實驗室污水處理設備質優價廉
PCR實驗室污水處理設備質優價廉
實驗室是一類典型嚴重的污染源,污染物常常被人們忽視,建設的越多,污染的總量越大。在我國實驗室產生的廢水一般不經處理或簡單處理后直接排入地下污水管網,送到大型生活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由于實驗室污水成分復雜,特別是含有重金屬以及大量的細菌、病毒、蟲卵等致病病原體,還有化學藥劑和放射性同位素等,生活污水處理廠的設施也無法處理里面的污染。這些實驗室,尤其是在中心城區或居民區附件的化學、醫學、畜牧獸醫實驗室對環境的危害特別大,因為歷史的原因,許多實驗室的排水管道與居民的排水管道相通,污染物通過下水道形成交叉污染、急性傳染和潛伏性傳染的特征的污水未經處理合格就流入江河中或者滲入地下,重金屬進入水源或土壤后,可能通過多種途徑進入人類的食物鏈。
經過對各個學校以及科研單位的實驗室廢水水質水量進行調研、統計分析后,結合實驗室廢水特性以及每個實驗室的具體情況,本著處理工藝簡易、成本低廉的原則,提出了廢水綜合處理的方法。
*行氧化還原反應,把大部分有機物以及一些毒的無機成分(包括重金屬)氧化還原,轉化成小分子有機物和毒性較小的物質。然后進行絮凝沉降,把重金屬離子淀下來,同時吸附大部分污染物,使得廢水能夠達到CJ18-86’的排放標準。
污水處理一般來說包含以下三級處理:一級處理是它通過機械處理,如格柵、沉淀或氣浮,去除污水中所含的石塊、砂石和脂肪、油脂等。二級處理是生物處理,污水中的污染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被降解和轉化為污泥。三級處理是污水的深度處理,它包括營養物的去除和通過加氯、紫外輻射或臭氧技術對污水進行消毒。可能根據處理的目標和水質的不同,有的污水處理過程并不是包含上述所有過程。
脫氮除磷的原理污水處理中,主要依靠微生物對水中的氮磷污染物進行代謝分解,從而達到凈化水質的目的。在傳統的脫氮理論中,生物脫氮主要有氨化、硝化以及反硝化3個過程,隨著技術的發展,國內外的學者在傳統理論的基礎上又提出了短程硝化-反硝化,同步硝化反硝化以及厭氧氨氧化等更加節省時間和能耗的生物脫氮的新理論;傳統的除磷理論認為,聚磷菌只在好氧的環境下攝取磷而在厭氧的環境下釋放磷,但是之后,人們認為生物除磷中的微生物至少有兩類:一類是反硝化聚磷菌(DPB),這類聚磷菌以氧氣或者硝酸鹽作為電子受體;另一類是好氧聚磷菌,以氧氣作為電子受體的聚磷菌,若反硝化聚磷菌利用硝酸鹽氮作為電子受體吸收磷,那么有機基質可以用來同時脫氮除磷。這對于C/N比較低的城市生活污水具有很大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