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污水處理設備介紹
厭氧處理設施問題處理
(1)定期檢查生物處理單元池所屬檢查孔、人孔及其它附屬井口是否加蓋,檢查蓋板的密閉性和牢固度,防止人畜跌入。發現蓋板上有垃圾、污物、雜物等應及時清理,破損的應及時維修、更換。
(2) 應注意觀察曝氣池內曝氣系統運行狀況,及時更換損壞的曝氣頭、風機和曝氣軟管。
(3)厭氧消化池污泥應每年清掏或排泥一次:清掏必須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應注意保留池容30%左右的料液,不宜在冬季進行清掏或排泥。
(4)定期觀察進水水質、水量是否異常。如有水質發黑、出現泡沫、出現異味等異?,F象,應及時上報職能部門,定期取樣檢測進、出水的水質指標。
6.2.3 兼氧處理設施問題處理
(1)定期查看檢查口井蓋、防墜網,缺失和破損的應及時維修、更換;池體輕微滲漏、破損應及時維修。
(2)定期查看生物填料情況、運行4年以上或固定式生物填料脫落的填料應及時清理,塌陷的填料應及時更換。
(3)兼氧池水力停留時間宜為7-14小時。
(4)開展清掏、維修作業時應嚴格按照《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運行維護技術導則(試行)》中安全注意事項進行作業,嚴禁在池邊或井邊使用明火。
好氧處理設施問題處理
(1)定期或不定期巡檢進水水量、水質,針對進水量過大或過小,污水的顏色、氣味、濁度出現異常,應及時采取措施。
(2)定期檢測好氧池溶解氧,確保曝氣時間足夠,溶解氧宜保持在2-4mg/L,冬季溫度過低時,應適當增加曝氣。
(3)觀察好氧池的填料有無脫落、是否堵塞,發現填料脫落、斷裂應及時更換補充;發現堵塞,可增加曝氣量或加大回量,以沖刷生物膜,減少生物膜的厚度。
(4)定期對好氧池常規指標進行檢測,主要檢測項目為水溫、 pH、溶解氧(DO)、污泥沉降比(SV)、污泥濃度(MLSS)、污泥體積指數(SVI)、污泥泥齡等。
(5)定期檢查攪拌、消化液回流泵、污泥回流外排泵等設備運行狀況,如發現異常、故障,應及時保養、維修。
(6)每三個月一次檢查風機的潤滑系統、自控系統、供電系統、空氣過濾系統、保護系統、管路閘門、減震隔音系統等是否處于正常狀態如不正常及時修理或者更換。
(7)每月至少一次檢測好氧池污泥沉降比和污泥濃度,當污泥沉降比大于30%,及污泥濃度超過4g/L時,應及時排泥。
(8)風機消聲器消聲材料及導葉的調節裝置出現腐蝕、老化、脫落現象時,應及時維修或更換。
(9)應每月一次檢查采用生物膜法的好氧池填料有無結塊、脫落、破碎等情況,如有則及時進行清理和補
流域水環境復合污染風險評估,首先根據目標污染物的預測風險和實際生物效應確定高風險區域,進一步細化甄別高風險區域的關鍵危害物,后有針對性地利用多級生態風險評估方法綜合評估關鍵危害物的水生態風險。
利用蒙特卡洛等統計方法模擬風險商分布曲線并計算超出風險商的概率,綜合評估風險區域關鍵危害物的生態風險。
多級生態風險評估方法在流域風險評估中的應用主要是針對區域特定污染物開展,包括已知某種污染源或通過毒性識別技術獲得的關鍵致毒物等需要特別關注的污染物.用于評估的效應終點有兩種,一是特定生物的特定毒性終點,利用概率風險評估法評估了中國河體中內分泌干擾物鄰苯二甲酸酯對魚類繁殖的綜合風險。二是針對整體生態效應或某一群落的質量基準,如利用多級概率評估法評估我國河體和沉積物中有機氯、多氯聯苯和多溴聯苯醚的整體生態風險;美國農業和非農業使用新煙堿類吡蟲啉對無脊椎動物群落的整體風險。常用的概率風險評估使用實測或預測環境暴露濃度結合SSD曲線進行風險預測,而實際毒性數據或其他效應數據的驗證步驟卻往往被忽略。利用多級概率評估方法對珠三角城市水體高風險重點防控區域的關鍵危害物之一氯氰菊酯的生態風險進行綜合評估,并通過水體對鉤蝦的實測毒性數據驗證了多級生態風險評估結果。
生活污水處理設備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