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R實驗室污水處理設備行業
PCR實驗室污水處理設備行業
實驗室是一類典型嚴重的污染源,污染物常常被人們忽視,建設的越多,污染的總量越大。在我國實驗室產生的廢水一般不經處理或簡單處理后直接排入地下污水管網,送到大型生活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由于實驗室污水成分復雜,特別是含有重金屬以及大量的細菌、病毒、蟲卵等致病病原體,還有化學藥劑和放射性同位素等,生活污水處理廠的設施也無法處理里面的污染。這些實驗室,尤其是在中心城區或居民區附件的化學、醫學、畜牧獸醫實驗室對環境的危害特別大,因為歷史的原因,許多實驗室的排水管道與居民的排水管道相通,污染物通過下水道形成交叉污染、急性傳染和潛伏性傳染的特征的污水未經處理合格就流入江河中或者滲入地下,重金屬進入水源或土壤后,可能通過多種途徑進入人類的食物鏈。
實驗室廢水處理設備由廢水分類收集單元、廢水調節單元、廢水深度處理單元、沉降分離單元、物理處理單元、生物處理單元、廢水綜合凈化單元等構成。通過化學預處理、化學深度處理、斜管沉淀、多程消毒滅菌、過濾沉淀分離、高低電位差微電解技術、電化學氧化還原技術、兩級有機生物膜凈化、有機廢水新型填充床光波催化反應技術、更新液選擇性傳質及菌絲體表面分子印跡技術等處理工藝對實驗室內產生的有機、無機、生物廢水進行綜合處理,可有效去除廢水中的COD、BOD、SS、色度和重金屬離子等,針對不同實驗廢水的組成成分,采用不同的處理技術及控制系統進行廢水處理。
藻類的過度繁殖是水體富營養化的重要特征之一, 而磷是引起藻類過度繁殖的重要營養元素。水體中的磷主要來自于外源磷的輸入和底泥內源磷的釋放。隨著污水排放標準的提高和環境保護技術的發展, 外源磷的輸入得到了較好地控制, 這使得底泥內源磷的釋放成為了水體水質改善和水體富營養化控制的重要限制性因素。到目前為止, 人們已經開發了許多技術用于底泥內源磷釋放的控制, 具體包括底泥疏浚、曝氣供氧、原位惰性覆蓋、鋁鹽原位鈍化、硝酸鹽原位處理和原位活性覆蓋/改良技術等。其中, 原位活性覆蓋/改良技術, 即將鈍化能力*的吸附劑材料投加到底泥-水界面上方, 或者直接添加進底泥中, 被認為是一種應用前景的底泥內源磷釋放控制技術, 受到了研究人員的廣泛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