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墨污水處理設備
油墨污水處理設備——原則:
1.全過程控制原則。對醫院污水產生、處理、排放的全過程進行控制。
2.減量化原則。嚴格醫院內部衛生安全管理體系,在污水和污物發生源處進行嚴格控制和分離,醫院內生活污水與病區污水分別收集,即源頭控制、清污分流。嚴禁將醫院的污水和污物隨意棄置排入下水道。
4.分類指導原則。根據醫院性質、規模、污水排放去向和地區差異對醫院污水處理進行分類指導。
5.達標與風險控制相結合原則。全面考慮綜合性醫院和傳染病醫院污水達標排放的基本要求,同時加強風險控制意識,從工藝技術、工程建設和監督管理等方面提高應對突發性事件的能力。
該設備包括
可通入生活污水的格柵隔油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格柵隔油池連接有預曝調節池,預曝調節池上設有污水提升泵,污水提升泵通過污水管連接有生化池,生化池的池內連接有若干生物懸浮填料,生化池通過管路連接有斜管沉淀池,斜管沉淀池底部設有沉淀區,斜管沉淀池通過污水管連接有氧化消毒池,沉淀區通過污泥管連接污泥消化池,格柵隔油池、預曝調節池、生化池、斜管沉淀池、氧化消毒池、污泥消化池都設在地表下。生活污水經管道輸送到污水站后,自流入格柵隔油池經過格柵,去除廢水中較大的固體雜質后進入沉砂池沉淀重質泥砂,以保護水泵和管道免受磨損及堵塞。廢水進入預曝調節池進行初步的氧化反應,并調節水質水量,使水量水質能相對地保持穩定。生化池可以為A/O生化池,其采用結構簡單、操作簡便的推流式結構,接觸氧化池內部的生物懸浮填料,當系統運行到一段時間后,生化池內將有大量的活性污泥,大部分污泥以生物膜的形式附著生長在生物懸浮填料上,用生物膜法相對來說可以用來處理濃度較高的廢水,具有較強的抗沖擊負荷能力。斜管沉淀池的污泥定期用泵抽,斜管沉淀池底部可以設有二個沉淀區,二沉淀區沉淀的污泥利用污泥泵被送至污泥消化池,經過消化后的剩余污泥可請環衛部門定期抽走。所有設備埋于地表之下,這樣所占的空間較小。
(1)微電解填料化肥制造、鋼鐵生產制造、飼料生產、肉類加工、電子元件及核燃料生產等工業排放的廢水中含有高濃度的硝酸鹽和亞硝酸鹽。某些含有有機氮或氨氮的工業廢水起初也許不含硝酸鹽和亞硝酸鹽但對這些廢水進行好氧生物處理時就有可能轉化成硝酸鹽或亞硝酸鹽。
(2)亞硝酸鹽是氮循環的中間產物在水中的穩定性很差在有氧和微生物的作用下可被氧化成硝酸鹽在缺氧或無氧條件下可以被還原為氨。因此在清潔的水體中亞硝酸鹽的含量很低。含氮有機物無機化分解終階段的代表產物是硝酸鹽因此當水中的氮主要以硝酸鹽形式為主時可以表明水中含氮有機物含量已很少水體已達到自凈。
(3)如果水中含有較多的硝酸鹽而又含其他各種含氮化合物時表明水體的自凈過程正在進行或水體正在受到硝酸鹽廢水的污染。同時測定體中的氨氮、亞硝酸鹽氮和硝酸鹽氮等三種無機氮并結合有機氮和總氮的分析化驗結果可以分析水體受含氮化合物污染的程度和自凈狀況。
(4)同樣可以利用這些氮化物的分析結果判斷污水處理的效果指導調整脫氮工藝的運行。亞硝酸鹽在胃里可與仲銨作用形成強致癌物亞硝銨是人體健康的毒理學指標。硝酸鹽在人體內可以還原為亞硝酸鹽所以飲用硝酸鹽濃度較高的水對人體健康也有危害。兒童飲用高硝酸鹽含量的飲水會使血液中變性血紅蛋白增加而出現中毒。
(5)因此國家有關標準對水體中硝酸鹽濃度做了規定其中飲用水衛生標準規定硝酸鹽高允許濃度為20mg/L以N計地表水質量標準GB3838-2002規定集中式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的硝酸鹽高允許濃度為10mg/L以N計。
(6)處理含硝酸鹽或亞硝酸鹽工業廢水的常規方法是微電解填料生物反硝化脫氮對于少量的含硝酸鹽或亞硝酸鹽工業廢水還可以采用電滲析、反滲透、離子交換等方法。
系統初次啟動前,必須對系統進行如下檢查:
1、從預處理到反滲透裝置的所有設備、管路、加藥系統等材料滿足防腐要求;
2、所有管路和設備防腐與日常操作及化學清洗時的pH范圍兼容;
3、所有的預處理系統已經進行反洗或清洗并處于清潔狀態;
4、保安過濾器安裝了新的潔凈濾芯;
5、保安過濾器必須無表面活性劑、潤滑劑、織物;
6、給水管路已經進行了沖洗,一般在高壓泵與RO系統連接前完成;確認所有的灰塵、油脂、潤滑油、金屬殘渣等都已經從管道安裝處清除;
7、加藥點位置正確,加藥系統處于操作狀態;
8、加藥管路上正確安裝了相關閥門;
9、化學藥品進入RO系統前得到了正確的混合;
10、加藥計量泵停機或藥品斷流時確保RO系統能夠連鎖停機;
11、RO系統停機時確保加藥系統連鎖停機;
12、預處理中如果使用了氯等氧化藥劑,確保進水采用了相關措施除去余氯;
13、配置相關儀表足以監測系統運行參數及進行標準化;
14、相關儀表已經進行了安裝、校正;
15、系統安裝了壓力卸放閥并處于正確設定位置;
16、任何時候產水壓力不會超過進水或濃水壓力0.7bar;
17、所有連鎖、延時及報警裝置安裝正確并經過測試;
18、確保能對每個壓力容器進行取樣;
19、確保能對進水、產水、濃水進行取樣;
20、壓力容器與清洗管路連接正確;
21、所有的壓力容器安全地固定在RO支架上;
22、所有的壓力容器已經完成膜元件的裝填,正確安全地安裝了壓力容器端蓋;
23、安全正確地連接了所有的壓力容器,特別檢查卡箍接合點和壓力容器端封口處;
24、產水出口閥開啟;
25、給水進RO前以及產水能夠直接排放;
26、開啟濃水控制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