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FS-10T-D實驗室綜合廢水處理設備調試
實驗室有機污水處理方法可以借鑒其它有機廢水的處理。對于有機物濃度高、毒性強、水質水量不穩定的實驗室廢水,生物法處理效果不佳,而物化法對此類廢水的處理表現出明顯的優勢。有機廢水的處理方法主要有物理化學處理法和生物處理法。物化處理法是應用物理化學作用及其原理將廢水中的污染物成分轉化為無害物質,使廢水得到凈化的方法。如光化學混凝法、氧化—吸附法、焚燒法、萃取法、濕式催化氧化法、電化學法和膜分離法等。
實驗室廢水危害很大,隨著初中、高中的不斷擴招,學生人數的激增及經濟的發展,科研的進行,化學實驗室廢水日益增多,根據廢水中所含主要污染物的種類, 可以將實驗室廢水分為實驗室無機廢水和有機廢水兩大類。無機廢水中主要含有重金屬、重金屬絡合物、酸堿、硫化物、鹵素離子以及其他無機離子等;有機廢水含有常用的有機溶劑、有機酸、醚類、多氯聯苯、有機磷化合物、酚類、石油類、油脂類物質。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當今各大城市的科研單位和高等院校進行的科研實驗越來越深入、廣泛,從實驗室中排放的實驗室廢水相對增多,廢水的水質相當復雜。此類廢水的排放周期不定,排放水量也無規律性,且所含污染物成分較為復雜,除含有洗滌劑及常用溶劑等有機物外,還有較多的酸堿,有毒有害的有機物. 三致物Z % 、酚Z $和環境激素類物質等以及重金屬,而且含有許多新生物質Z " [,性質很難確定。實驗室廢水水量相對較小,但如果不加處理就外排將對環境造成*的污染。然而經過調研,發現許多科研實驗室對產生的廢水僅僅是簡單的處理,甚至不作任何處理就排放。
ZHFS-10T-D實驗室綜合廢水處理設備調試
城鎮污水廠尾水深度脫氮是廢水處理領域的研究熱點, 尾水中存在大量的氮污染物, 易造成水體富營養化, 研究發現, 我國各省除西藏區域外均有流域污染問題, 京杭大運河在1980年、巢湖在1985年和滇池在1981年均已開始出現氮污染, 氮累積近40年。目前常見的深度脫氮有生物法和物化法, 如離子交換法、膜分離法、反硝化生物濾池(DNBF)、移動床生物膜反應器(MBBR)和人工濕地法等。但深度脫氮技術均存在碳源不足的現象, 通常補充外加碳源, 例甲醇、葡萄糖、乙醇和乙酸鈉等, 然而外加碳源存在成本增加、資源浪費等問題。有研究者于1975年在Bardenpho工藝基礎上提出發展帶有前置厭氧段的Phoredox系列同步脫氮除磷工藝, 認為隨著人們對污水處理生物原理認識的加深, *可以設計出可靠的系統實現高標準出水, 即TN < 3 mg·L-1。此外, 北京、昆明、巢湖和太湖等重點區域及流域將TN排放標準從20 mg·L-1(一級B)和15 mg·L-1(一級A), 提升為10 mg·L-1, 甚至5 mg·L-1(昆明A標), 逐漸向極限脫氮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