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頭溝區鵝卵石
關于雨花石的美麗傳說
南朝梁代一個美麗動人的傳說
問及雨花石的來歷,往往會聽到這樣的故事:南朝梁武帝時,有個叫云光的高僧在南京市石子崗(今雨花臺)設壇講經說法,感動上蒼,為之雨花,落地后便幻成了五彩繽紛的雨花石,后人將講經處便稱之為雨花臺。還有不少散見于史料中的詩文稱:雨花石為女媧補天的遺石。如“珍重養清泉,有時天可補”。(孔尚任詠《六合石子》)
“天也物也,物有不足,故昔女媧氏煉五色之石,以補其闕”。(戰國《列子》)
門頭溝區鵝卵石
雨花石也五色之石也,是否就是補天的遺石呢?其實,這都是人們對美好事物的想象,不足為據。很顯然,雨花石的成因是科學的,雨花石的歷史比云光說法更加久遠。云光說法與雨花石的結合源自所處年代佛教盛行的社會背景。如今時過境遷,當年“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唐.杜牧《江南春》)的情景早已被歷史的煙云所湮滅,而云光說法這一神話傳說伴隨雨花石賞玩活動的延續,仍被人們津津樂道。 北宋南宋《怪石供》、《云林石譜》續寫新篇章繼南朝梁代“云光說法”以后,雨花石文化發展的歷史線索漸次明朗起來。北宋中期,在退居江寧(今南京)的政zhi改革家王安石的《王文忠公全集》中,出現了以《雨花臺》為題的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