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控中心實驗室污水處理設備安裝簡便云浮
疾控中心實驗室污水處理設備安裝簡便云浮
實驗室是一類典型嚴重的污染源,污染物常常被人們忽視,建設的越多,污染的總量越大。在我國實驗室產生的廢水一般不經處理或簡單處理后直接排入地下污水管網,送到大型生活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由于實驗室污水成分復雜,特別是含有重金屬以及大量的細菌、病毒、蟲卵等致病病原體,還有化學藥劑和放射性同位素等,生活污水處理廠的設施也無法處理里面的污染。這些實驗室,尤其是在中心城區或居民區附件的化學、醫學、畜牧獸醫實驗室對環境的危害特別大,因為歷史的原因,許多實驗室的排水管道與居民的排水管道相通,污染物通過下水道形成交叉污染、急性傳染和潛伏性傳染的特征的污水未經處理合格就流入江河中或者滲入地下,重金屬進入水源或土壤后,可能通過多種途徑進入人類的食物鏈。
實驗室廢水主要來源:實驗室取材、染色標本,藥品容器洗滌、儀器清洗等過程中產生的綜合廢水,這些實驗室廢水成分復雜,含有無機物類、有機物類、生物類廢水等。無機物類廢水:含有重金屬離子、鹵素離子及其他非金屬離子等:重金屬離子類:汞、鎘、鉛、錳、銀、鎳、鋅、鋁、砷等金屬陽離子以及處于絡合狀態的重金屬離子團,非金屬離子類:氟酸或氟化物、絡離子化合物、Hg+、Hg2+等。酸堿液:硝酸、鹽酸、磷酸、硫酸、雙氧水、氯化鈣等。有機物類廢水:有機溶劑、洗滌劑、表面活性劑、苯、甲笨、二甲苯、苯胺、*、多氯聯苯、苯并芘、酚類、甲醛、石油類、硝基化合物、亞硝胺、氯苯類、硝基苯類、醚類、混合烴類、炳酮、糖類、鹵代烴、蛋白質等。生物類廢水:病原體:細菌、病毒、炭疽桿菌等。
在無氧的條件下,利用厭氧微生物的作用分解污水中的有機物,達到凈化水的目的。它已有百年悠久歷史,但由于它與好氧法相比存在著處理時間長、對低濃度有機污水處理效率低等缺點,使其發展緩慢,過去厭氧法常用于處理污泥及高濃度有機廢水。近30多年來,出現世界性能源緊張,促使污水處理向節能和實現能源化方向發展,從而促進了厭氧生物處理的發展,一大批高效新型厭氧生物反應器相繼出現,包括厭氧生物濾池、升流式厭氧污泥床、厭氧流化床等。它們的共同特點是反應器中生物固體濃度很高,污泥齡很長,因此處理能力大大提高,從而使厭氧生物處理法所具有的能耗小并可回收能源,剩余污泥量少,生成的污泥穩定、易處理,對高濃度有機污水處理效率高等優點,得到充分地體現。厭氧生物處理法經過多年的發展,現已成為污水處理的主要方法之一。目前,厭氧生物處理法不但可用于處理高濃度和中等濃度的有機污水,還可以用于低濃度有機污水的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