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離病房廢水處理設備技術簡介
隔離病房廢水處理設備技術簡介
醫院的污水,除一般生活污水外,還含有化學物質、放射性廢水和病原體。因此,必須經過處理后才能排放,特別是肝炎等傳染病病房排出來的污水,須經消毒后才可排放。無集中式污水處理設備的醫院,對有傳染性的糞便,必須單獨消毒使其無害化。常用消毒劑有二氧化氯,次氯酸鈉、臭氧。對含同位素的污水,應按同位素處理要求處理。醫院污水在處理過程中,沉淀的污泥含有大量的細菌、病毒和寄生蟲卵,須經消毒或高溫堆肥后方可用作肥料。醫院污水的水量與醫院的性質、規模及所在地區的氣候等因素有關,按每張*計一般為每天200-1000升。
醫院所匯集的污水中含有大量病毒細菌及病蟲卵等有害物質,我國針對醫療機構水污染物排放也有著一定標準,在《醫療機構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466-2005中規定小于20張床位以下醫療機構,其中包括牙科口腔、社區門診、動物醫院、中醫門診等20張床位以下的醫療機構需達到標準中規定的水污染排放物預處理標準,大于20張床位以上的醫療機構須執行標準中的排放標準。
(1)醫院門診每天產生的污水量比較均勻,排水時間比較集中。
(2)醫院門診里內病人產生的污水生化降解性好,表適合生化處理。
(3)醫療廢污水中含有細菌、病毒、寄生蟲卵和一些有毒有害物質,處理過程中一定要加入消毒流程。醫院門診廢水劑等多種輔佐成分。污水處理裝置外表活性劑按其分子構型和基團的類型標題
污泥是污水處理的副產品,也是必然產物。在城市污水和工業廢水處理過程中,產生很多沉淀物與漂浮物。有的是從污水中直接分離出來的,如沉砂池中的沉渣,初沉池中沉淀物,隔油池和浮選池中的渣渣等;有的是在處理過程中產生的,如化學沉淀污泥與生物化學法產生的活性污泥或生物膜。一座二級污水處理廠,產生的污泥量約占處理污水量的0.3%~5%(含水率以97%計)。如進行深度處理,污泥量還可增加0.5~1.0倍。污泥的成分非常復雜,不僅含有很多有毒物質,如病原微生物、寄生蟲卵及重金屬離子等,也可能含有可利用的物質如植物營養素、氮、磷、鉀、有機物等。這些污泥若不加妥善處理,就會造成二次污染。所以污泥在排入環境前必須進行處理,使有毒物質得到及時處理,有用物質得到充分利用。一般污泥處理的費用約占全污水處理廠運行費用的20%~50%。所以對污泥的處理必須予以充分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