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機構醫療污水處理裝置
醫院污水是指醫院(綜合醫院、專業病院及其它類型醫院)向自然環境或城市管道排放的污水。其水質隨不同的醫院性質、規模和其所在地區而異。每張病床每天排放的污水量約為200-1000L。醫院污水中所含的主要污染物為:病原體(寄生蟲卵、病原菌、病毒等)、有機物、漂浮及懸浮物、放射性污染物等,未經處理的原污水中含菌總量達10^8個/mL以上。
檢查項目
醫療機構醫療污水處理裝置
一、工程要求
1.醫院污水處理工程必須按國家計委環境保護委員會頒發的<<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設計規定>>等有關標準、規范進行設計和施工。
2.凡現有、新建、改造的各類醫院以及其他醫療衛生機構被病菌、病毒所污染的污水部必須進行消毒處理。
3.含放射性物質、重金屬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質的污水,不符合排放標準時,須進行單獨處理后,方可排入醫院污水處理站或城市下水道。
4.凡新建、改建、擴建的醫院污水處埋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
5.醫院污水處理設施應具有處理效果好,管理方便,占地面積小,造價低廉等優點,并應避免對周圍環境造成污染。
6.醫院污水處埋設施應有防腐蝕、防滲漏及防凍等措施.各種構筑物均應加蓋,密閉時應有透氣裝置。
7.調節池、初次沉淀池、生化處理構筑物、二次沉淀池、接觸池等應分2組,每組按50%的負荷計算。
8.醫院污水處理應設調節池,其有效容積應按工作班次或消毒次數計算確定.連續式消毒時,其有效容積宜為8~5h的污水平均數量.間歇式消毒時,其有效容積為日污水量的1/2~1/4。
9.連續式接觸池構造應根據下列要求設計:接觸池應加設導流板,避免短流.;接觸池的水流槽長度和寬度比不宜小于20:1;出口處應設取樣口。
10.計量池有效容積,宜按大時污水量的1/4計算。
污水處理和監測要求要求(以氯化消毒、預處理為例)
1.經處理后的醫院污水,其出水水質必須符合《醫院污水排放標準》等國家規定的要求;排入地面水域的醫院污水,還必須符合《地面水環境質量標準》、《污水綜合排放標準》等國家現行的有關規定的要求。
2.污水在化糞池中停留時間不宜小于36h。
3.當污水采用氯化法消毒時,其設計加氯量可按下列數據確定:一級處理出水的設計加氯量一般為30~50mg/L;二級處理出水的設計加氯量一般為15~25mg/L。
4.污水預處理標準:消毒接觸池接觸時間≥1h,接觸池出口總余氯2—8mg/L。
5.使用含氯消毒劑消毒時,每日對出水口處的余氯量進行兩次監測,有登記記錄。
6.糞大腸菌群數每月監測不得少于一次,每四小時采樣一次,每日至少采樣三次,求其均值≤5000cfu/L為合格。
7.沙門氏菌每季度至少檢測一次,志賀菌每年不少于兩次,不得檢出致病菌。
8.pH值監測每日不少于兩次,COD和SS每周監測一次,其他污染物每季度監測至少一次,各項指標要求見《醫療機構水污染物排放標準》(2006—01—01)。
污水處理使用的化學物品要存放在防曬、干燥、遠離人群處,并配有相應的防護用品,要防腐蝕。
雖然由于國家和各級府對環境保護重視程度的不斷提高,中國污水處理行業正在快速增長,污水處理總量逐年增加,城鎮污水處理率不斷提高。但中國污水處理行業仍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
膜生物反應器處理
在醫療廢水微生物處理中,膜生物反應器處理是一個非常常見的方法,膜生物反應器主要是把生物處理單元和膜分離單元結合起來的一種新型的水處理技術,在這個過程中,主要是用膜組件來代替傳統的二沉池,這樣能夠實現固體和液體的有效分離,防止出現污泥膨脹、水質不穩定的情況。膜生物反應器處理辦法具有水處理效率高、防止二次污染、密封性強、占地少、成效快的特點,是當前醫療廢水處理采用的主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