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義醫院隔離病房污水處理設備*
遵義醫院隔離病房污水處理設備*
目前,國內針對醫院、衛生院等醫療廢水主要采用以生物處理技術為主的污水處理工藝。該工藝針對污水中BOD5、COD等有機污染物具有較好的處理效果,后端再輔助以消毒處理設備,針對醫療廢水中糞大腸菌群進行殺菌消毒,保證污水出水達到《醫療機構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466-2005)中表2排放標準,現有裝置因種種設計或制造原因,還存在一些處理效果不佳,自動化程度不高的問題,使其不能很好的滿足醫院污水處理的需求。醫院污水成分復雜,含有細菌、病毒、化學藥劑、重金屬、消毒劑、有機溶劑、酸堿和放射性同位素等多種污染物質,具有空間污染、急性傳染和潛伏性的傳染等特征,不經處理會成為一條疫病擴散的重要途徑,并嚴重污染環境。
根據《門診機構水污染物排放預處理標準》,門診污水排放應達到以下標準:
1.連續三次各取樣500ml進行檢驗,不得檢出腸道致病菌和結核病桿菌。
2.總大腸菌群數每升不得大于500個。
3.總余氯量為4-5mg/L。
4.污水與氯接觸時間不少于1小時。
門診機構內所有的科研污水必須通過管道輸入處理池中進行消毒處理后方能排放。
通過采用本處理設備,當實驗室產生廢水時可以通過污水管進行排放,污水管將廢水排放到調節池內,廢水分批量向調節池內進行投放,廢水排放到調節池之前會經過格柵的簡單過濾處理,用于將廢水內的雜質剔除,在調節池內可對廢水首*行中性處理,酸堿調和模塊可對廢水內的酸堿性調和達到平衡,在調節池內倒入酸性溶液或堿性溶液于廢水內,廢水從調節池內輸送到溶液混合模塊中,在溶液混合模塊中溶液循環攪拌單元可以對廢水內的酸性溶液或堿性溶液進行充分的與廢水混合,從溶液混合模塊混合完畢夠,廢水在送水單元的作用下被輸送至重金屬沉淀模塊,此時啟動硅酸鈉投放單元向廢水內投放硅酸鈉,硅酸鈉水解后產生硅酸交替,硅酸交替產生聚沉作用可以使得廢水內的重金屬進行沉淀,廢水經過MBR模塊進行對廢水水質的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