熒光光度計設計*的光學系統、1200條/mm光柵和*的接收器確保儀器有優良的性能指標;自動波長校準、自動波長設定、自動切換光源;自動控制氘燈和鎢燈的開關;實時監控燈的點亮時間;
紫外-可見吸收光譜法是根據溶液中物質的分子或離子對紫外和可見光譜區輻射能的吸收來研究物質的組成和結構的方法,而熒光分析法是由于處于激發單重態低能級的分子以輻射躍遷的形成返回基態各振動能級時產生的熒光的分析方法,兩者的區別在于前者研究的是吸收光譜,且電子躍遷為激發態的振動能級到基態的振動能級間的躍遷。
熒光光度計?
光譜范圍:包括波長范圍為400~760 nm的可見光區和波長范圍為200~400 nm的紫外光區。不同的光源都有其*的發射光譜,因此可采用不同的發光體作為儀器的光源。鎢燈的發射光譜:鎢燈光源所發出的400~760nm波長的光譜光通過三棱鏡折射后,可得到由紅橙,黃綠,藍靛,紫組成的連續色譜;該色譜可作為可見光分光光度計的光源。氫燈(或氘燈)的發射光譜:氫燈能發出185~400 nm波長的光譜可作為紫外光光度計的光源。
物質對光的選擇性吸收波長,以及相應的吸收系數是該物質的物理常數。當已知某純物質在一定條件下的吸收系數后可用同樣條件將該供試品配成溶液,測定其吸收度,即可由上式計算出供試品中該物質的含量。在可見光區,除某些物質對光有吸收外,很多物質本身并沒有吸收但可在一定條件下加入顯色試劑或經過處理使其顯色后再測定,故又稱比色分析。由于顯色時影響呈色深淺的因素較多,且常使用單色光純度較差的儀器,故測定時應用標準品或對照品同時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