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體化絮凝沉淀設備(高密度)工作原理
原水投加混凝劑,在混合池內,通過攪拌器的攪拌作用,保證一定的速度梯度,使混凝劑與原水快速混合。
沉淀池分為絮凝與沉淀兩個部分,在絮凝池,投加絮凝劑,池內的渦輪攪拌機可實現多倍循環率的攪拌,對水中懸浮固體進行剪切,重新形成大的易于沉降的絮凝體。
沉淀池由隔板分為預沉區及斜管沉淀區,在預沉區中,易于沉淀的絮體快速沉降,未來得及沉淀以及不易沉淀的微小絮體被斜管捕獲,高質量的出水通過池頂集水槽收集排出。
高密度)與傳統沉淀池的比較
與傳統沉淀池比較,沉淀池技術優勢如下:
1、表面負荷高:利用污泥循環及斜管沉淀,大大高于傳統沉淀池。
2、污泥濃度高:沉淀池產生的污泥含固率高,不需再設置污泥濃縮池。
3、出水水質好:沉淀池因其*的工藝設計,由于形成的絮體較大,所以更能攔截膠體物質,從而可以有效降低水中的污染物,出水更有保障。
沉淀池工藝的關鍵之處—污泥循環和排泥
污泥循環:部分污泥從沉淀池回流至絮凝池中心反應筒內,通過控制污泥循環率來維持反應筒內均勻絮凝所需的較高污泥濃度,污泥循環率通常為5-10%。
排泥:刮泥機的兩個刮臂,帶有鋼犁和垂直支柱,在刮泥機持續刮除污泥的同時,也能起到濃縮污泥,提高含固率的作用。
一體化絮凝沉淀設備(高密度)的四大特點:
1、處理效率高、占地面積小、經濟效益顯著;
2、處理水質優、社會效益好;
3、抗沖擊能力強、適用水質廣泛;
4、設備少、運行維護方便。
是根據“淺層沉淀”原理,在沉淀池中加設斜板或蜂窩斜管,以提高沉淀效率的一種沉淀池。按水流與污泥的相對運動方向劃分,斜板(管)沉淀池有異向流、同向流和側向流等三種形式,污水處理中主要采用升流式異向流斜板(管)沉淀池。
斜管沉淀器具有沉淀效率高、停留時間短、占地少等優點,常應用于城市污水的初沉池和小流量工業廢水的隔油等預處理過程,其處理效果穩定,維護工作量也不大。很少應用于污水處理的二沉池工藝中,因為經過生物處理的混合液中固體含量較大,使用斜板(管)沉淀池處理時耐沖擊負荷能力較差,效果不穩定;而且由于混合液溶解氧含量大,斜板(管)上容易滋生藻類形成生物膜,運行一段時間后可能堵塞斜板(管)的過水面積,清理起來非常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