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S-PAR小麥冠層分析儀
功能與特點:
FS-PAR小麥冠層分析儀可廣泛應用于農業(yè)生產和農業(yè)科研,為進行冠層光能資源調查,測量植物冠層中光線的攔截,研究作物的生長發(fā)育、產量品質與光能利用間的關系,本儀器用于400nm-700nm波段內的光合有效輻射(PAR)測量、記錄,測量值的單位是平方米•秒上的微摩爾(μmols㎡/秒)。
主要技術參數(shù)
測量范圍:0-2700μmol ㎡/秒
分辨率:1μmol ㎡/秒
響應時間:10μs
自動采集間隔:1-99分鐘
自動采集次數(shù):1-99次
數(shù)據(jù)存儲容量:2GB(標配SD卡)
儀器總長度:75 cm
探桿長度:50 cm
傳感器數(shù)量:25個(標配)
電源:2節(jié)5號電池
作物冠層結構性狀是農田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重要特征。作物冠層內的光照強度、溫度、濕度等要素的分布,均與冠層結構性狀緊密相連。小麥的冠層生長發(fā)育較活躍,是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冠層的莖葉既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影響群體光能利用、光合產物分配和庫源關系,也影響田間小氣候,與產量關系密切。冠層結構的差異既影響小麥對光的攔截和分配也影響小麥的生理、發(fā)育。合理的小麥冠層結構有利于光合作用和干物質積累,因品種、栽培措施和環(huán)境條件的不同而異,主要涉及株高、葉面積、葉傾角等方面。
株高
群體的植株高度是作物生長發(fā)育和群體結構的重要表征之一。它由作物品種及遺傳特性決定,同事也受農田環(huán)境因素如水熱狀況、土壤狀況等因素的影響。植株高度的大小直接影響到作物的受光態(tài)勢和光合作用以及群體風場的變化。作物高度越大,對周圍植株的遮陰作用越強,群體的透光性就越弱,下層葉片光合作用收到制約,同時,在作物群體的不同高度,葉片接受到的輻射質也是不同的。上位葉片多接受直射輻射和散射輻射嗎,而下部葉片接受的主要是間接輻射,光合效能較低。
葉面積
葉面積是作物群體結構重要的數(shù)量指標之一,葉面積的變化直接影響著農作物的光合產量。群體光合速率在拔節(jié)前和灌漿期與葉面積呈正相關,灌漿期群體光合與產量呈顯著正相關
葉面積指數(shù)(LAI)是衡量各生育起群體是否合理的一個重要指標。小麥群體有一定的適宜LAI范圍,在一定范圍內,小麥的產量與LAI呈正相關。但葉面積發(fā)展超出一定合理 范圍嗎,葉片相互遮蔭,一部分葉片處于光補償點以下,光合效率低,干物質積累速度慢,影響壯稈大穗,造成倒伏減產。
葉傾角
考察一個小麥群體是否合理,還應該考慮其幾何性狀和空間散布性狀,幾何性狀常用葉傾角來描述;空間散布性狀則是指群體中各器官(主要是葉片)在空間的分布狀態(tài)。葉傾角支葉平面伸展方向與水平方面的夾角。葉傾角支葉平面的法線方向與垂直方向的夾角,它等于葉平面伸展方向與水平方向的夾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