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污水處理設備達標排放專業廠家
醫院污水處理設備達標排放專業廠家
隨著環境保護意識的不斷加強,針對醫療機構廢水的治理要求日益趨于嚴格,我國相繼頒布了一系列標準、規范等。1983年*提出《醫院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J48-83),隨后醫療結構廢水排放要求納入《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88年頒布1996年修訂)標準中,2001年重新頒布了醫療機構廢水的排放標準《醫療機構污水排放要求》(GB18466-2001),2005年又對該標準進行了修訂,即《醫療機構水污染排放標準》(GB18466-205)。除此之外,還有2004年非典期間在《醫院污水處理設計規范》(CECS07:88)基礎上重新修訂的《醫院污水處理設計規范》(CECS07:2004);《建筑中水設計規范》(GB50336)中涉及到醫療機構污水作為中水水源的要求。社會不斷進步,處理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對醫療機構污水的處理的要求也日益完善。
二、醫療機構污水水質特點醫療機構各部門的功能、設施和人員組成情況不同,產生污水的主要部門和設施有:診療室、化驗室、病房、洗衣房、X光照像洗印、動物房、同位素治療診斷、手術室等排水;醫院行政管理和醫務人員排放的生活污水,食堂、單身宿舍、家屬宿舍排水。醫療機構污水中含有酸、堿、懸浮固體、BOD、COD和動植物油等有毒、有害物質。不同部門科室產生的污水污染因子各不相同,如重金屬廢水、含油廢水、洗印廢水、放射性廢水等,而且不同性質醫療機構產生的污水也有很大不同。廢水水質類似于生活污水,但是較一般生活污水排放情況復雜,同時醫療機構污水受到糞便、傳染性細菌和病毒等病原性微生物污染,具有傳染性,可以誘發疾病或造成傷害,具有較高的安全隱患。醫院污水除具備以上特點外,醫院污水還具有以下特點:水量波動大,和病床使用情況息息相關,空閑病床數越少日排水量越大,日接診人數越大日排水量越高,而其集中在白天排放,晚上10點至早晨4點水量很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三、醫療結構污水處理工藝現狀2004年根據我國醫院的現有處理設施的運行效果等,在《醫院污水處理設計規范》中根據不同排放去向的不同排放要求,歸納總結了成熟的處理工藝,包括一級處理工藝、二級和深度處理。一級處理工藝包括:“化糞池+格柵+(調節池)+(沉淀)+消毒池”,根據實際情況適當設置調節池和沉淀池,根據水力條件決定是否設置提升系統,一級處理工藝僅適用于排放到有污水處理廠的下水道。二級處理工藝:“化糞池+格柵+調節池+生物處理+沉淀+消毒池”,具體的生物處理工藝多種多樣,例如SBR、普通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以及各種變形工藝。深度處理工藝:是在二級處理的基礎上增加投藥過濾處理單元,消毒后排放。消毒工藝是醫療結構污水處理的重要的環節,現在使用的消毒劑主要是氯系(次氯酸鈉、二氧化氯等)、臭氧以及紫外,其中多為次氯酸鈉和二氧化氯消毒工藝。相對于2004年,現在國家及地方環保部門對醫院污水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以上提出的工藝路線適用范圍變小或者受到限制,需要更完善的組合處理工藝來滿足現有以及近期的要求。
四、醫療機構污水處理工藝發展趨勢我國水資源日益缺乏,節水、水資源循環利用將會涉及到各類用水環節,醫療機構也不例外。在重新修訂的《建筑中水設計規范》中醫療結構(除結核病、傳染病等)的污水作為中水水源由原來的“不宜”修正為“不限制”,也就是說醫療結構污水回用將會是一個必然的趨勢,雖然其回用受限比較大。醫療結構污水的回用勢必要求污水處理工藝也要同步提高,原來以去除有機碳為主的主體生物處理工藝(SBR、接觸氧化法等)已經逐漸不能滿足處理要求。在更高程度去除COD、BOD等基礎上,同時有脫氮除磷的要求,醫療機構污水處理工藝也要向滿足以上要求的方向發展。為應對醫療機構污水處理的高要求,我們經過研究開發,已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可行的*處理工藝。應用組合處理工藝后,污水CODCr≤30mg/L、TP≤0.1mg/L、氨氮≤5mg/L,濁度可以達到檢出線以下,可以達到各方面的水質需求,擴大了處理工藝的適用范圍。如何選擇醫療機構污水處理的消毒劑消毒劑的種類很多,一般有次氯酸鈉、二氧化氯、臭氧、紫外線、三氯異氰尿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