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氣生物濾池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后期開發的一種污水處理新工藝,它屬于生物膜法的范疇,又兼具有活性污泥法某些特點。濾池內放置直徑只有幾個毫米的多孔濾料作為生物群落的附著繁殖介質,通過設在濾層下面的配氣系統(也有置于濾層中間者)向生物群落供氣(氣源為鼓風機)。對污水的凈化除主要依靠濾料上的生物膜外,濾層內還截留了大量類似活性污泥的懸浮生物,對污染物質也具有吸附、降解作用。水流方向多采用上向流式,即池底進水池頂出水。上向流式采用穿孔管池底配水,鋼筋混凝土濾板及濾頭則安裝于池的頂部,以阻擋濾料流失并收集出水。凌志 污水處理 baf曝氣生物濾池
濾料:曝氣生物濾池的濾料選擇除粒度、密度、空隙率、機械強度、化學穩定性、不含毒、害物質等方面的要求外,重要的是比表面積。比表面積越大,單位濾料中生長的微生物量越多,生化處理效率越高。材質可用輕質陶粒、無煙煤、石英砂、塑料等,以圓形輕質陶粒濾料較佳。粒徑3-6mm,濾層厚度2.5-4.5m。
反沖洗:隨著過濾進程,生物膜不斷增厚、老化、脫落,濾層截留的懸浮物也逐漸增多,過濾阻力同步增加,需定期進行反沖洗以恢復其凈化能力。沖洗方式為三段式氣水反沖洗,即先氣洗,氣水聯合沖洗然后單獨水洗。反洗空氣由鼓風機通過池底的配氣系統提供。當對出水有脫氮要求時,一般需采用兩級曝氣生物濾池,通過控制供氧在濾層內分別造就缺氧或好氧環境,令生物膜上繁殖的優勢菌種分別為好氧異養菌或硝化菌、反硝化菌,從而達到除碳及脫氮目的。除磷則以化學絮凝法為主,濾前投加鐵鹽如聚合硫酸鐵或鋁鹽如聚合氯化鋁,濾池內聚磷菌在厭氧與好氧交替情況下對污水中磷的過剩攝取能力進行生物除磷為輔曝氣生物濾池具有流程筒單,水力負荷及容積負荷大,占地小,投資省,運行成本較低,出水水質好等優點。
沖洗方式:長柄濾頭配水配氣。先氣洗,然后氣水聯合洗3-5min,后單水洗。通過沖洗把濾層內截留的污泥及老化的生物膜排出,但沖洗強度不可過大,以保留足夠的活性生物膜,為下一周期生化處理能力的恢復創造條件。沖洗耗水量為濾水量的7-10%。凌志 污水處理 baf曝氣生物濾池
曝氣:為微生物提供生長繁殖所需的溶解氧,并有攪動濾層,促進老化膜脫落更新的功能。可用安裝于濾板面上的穿孔管或空氣擴散器(曝氣頭)配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