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染病醫(yī)院小型污水處理設備
采用成熟的A/O生化處理工藝路線,具有良好的去除污水中的有機物和的脫氮功能,以排放標準的要求;
2.具有的耐沖擊負荷能力,以適應水質、水量變化的特點;
3. 調節(jié)池內設預曝氣,可污水中有機物濃度,又可防止調節(jié)池污水懸浮雜質的沉淀,不至腐化發(fā)臭,大大了周圍的。
4.采用污泥前置回流硝解工藝,大大污泥的生成量;
5. 采用新型填料,掛膜快,壽命長,處理快;
6.充分考慮二次污染產生的可能性,將其影響至程度;
7.采用集中控制、自動化運行,易于,可靠性、性。
8.處理設施全部設置在地表以下,不表面積,可作綠化,又利于防凍(風機控制室除外)。
《醫(yī)療機構水污染物排放標準》菌類指標:縣級以下或20張床位以下綜合醫(yī)療機構和其他所有醫(yī)療機構污水經消毒處理方可排放。實行一級強化預處理。
醫(yī)療機構水污染物排放限值/日均值
糞大腸桿菌群數 / 5000
PH / 6-9
化學需氧量COD / 250
生 化需氧量BOD /100
懸浮物 SS /60
傳染病醫(yī)院小型污水處理設備
,主要采用的三種工藝有:加強處理效果的一級處理、二級處理和簡易生化處理。工藝選擇原則為:A、傳染病醫(yī)院必須采用二級處理,并需進行預消毒處理。B、處理出水排入自然水體的縣及縣以上醫(yī)院必須采用二級處理。C、處理出水排入城市下水道(下游設有二級污水處理廠)的綜合醫(yī)院*采用二級處理,對采用一級處理工藝的必須加強處理效果。D、對于經濟不發(fā)達地區(qū)的小型綜合醫(yī)院,條件不具備時可采用簡易生化處理作為過渡處理措施,之后逐步實現二級處理或加強處理效果的一級處理。
由于醫(yī)院污水與城市污水水質類似,比單純的生活污水水質濃度要低,可生化性強,同時要考慮到去除氨氮,擬采用國家環(huán)保總局*的生物接觸氧化法進行處理,該法可以有效的去除有機污染,已在實際中*使用,工藝比較成熟。 生物接觸氧化法是活性污泥法與生物濾池結合的生物膜法,曝氣濾池中填充填料,采用水下曝氣機曝氣,經曝氣的污水流經填料層使填料表面長滿生物膜,微生物部分固著、部分懸浮,污水和生物膜接觸,在生物膜的生化作用下,污水得到凈化,生物接觸氧化法兼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的優(yōu)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