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吉次氯酸鈉發生器運行成本低
次氯酸鈉的化學特性及性質:
次氯酸鈉,在水中以游離單分子狀態存在。在水中具有強氧化性及高反應活性,能氧化微生物細胞內含巰基的酶;同時也可以快速地控制微生物蛋白質的合成,從而殺滅水及環境中的各種致病菌和藻類等微生物。還能與水中有機化合物反應,使其氧化降解,生成無害的氧化物及CO2、NO2、H2O等小分子物質,不形成具有“三致”(致畸、致癌、致突變)作用的氯代有機物,避免了用傳統方法消毒可能產生的二次污染。
施工便捷化
一體式撬裝:運輸方便,設備可自由通過標準850*2050mm或950*2050mm的門框
設備安裝:生產制造時已完成內部管路連接,現場對接進水管、加藥管、排水管、排氫管即可
設備調試:所有設備出廠前已完成所有調試,現場根據說明書就可進行調試
次氯酸納發生器的特點:
1. 現制現用:解決了消毒液運輸、儲存的困難,避免了使用假藥給您帶來的困擾,同時還避免了殘留對人體的危害(市售消毒劑中必須添加穩定劑,在消毒的同時穩定劑會殘留在物體表面)。
2. 低廉的制取成本:用1000克食鹽2小時就可以生產25公斤有效氯濃為8000mg/L的消毒液,且原料來源廣泛,制藥成本極其低廉,從此讓您消毒不再發愁。
50-500克次氯酸鈉發生器性能特點
單臺有效氯產量:50g-500g/h
單臺處理水量:500-5000m³/天
工作原理:電解3%稀鹽水生產次氯酸鈉成品消毒液,通過防腐計量泵按加至待處理水體中進行消毒殺菌處理
設備組成:PLC控制系統、軟水處理系統、溶鹽系統、稀鹽水配比系統、電解制氯系統、排氫系統、次氯酸鈉存儲系統、變頻投加系統部分組成
延吉次氯酸鈉發生器運行成本低
電解次氯酸鈉發生器電解原理
電解次氯酸鈉發生器是一種新型的用于現場制備次氯酸鈉溶液的設備,適用于各種需要次氯酸鈉進行消毒、滅菌、殺藻的場所。其工作原理是:氯化鈉溶液在一定的槽電壓作用下,在電解槽內發生一系列電化學反應,終生成次氯酸鈉溶液,其次氯酸鈉的生成過程可以通過化學方程式表達如下:
NaCl+H2O→NaClO+H2↑
電極反應:陽極:2Cl--2e→Cl2; 陰極:2H++2e→H2
溶液反應:2NaOH+Cl2→NaCl+NaClO+H2O
次氯酸鈉發生器設備選型:
設備有手動型、自動型、全自動型。
手動型:由人工開停機、手動調節閥門、調節次氯酸鈉濃度和流量。
自動型:可與水泵、液位控制器、其它設備同步開停機。
全自動型: 配套進口余氯在線檢測儀可接收電磁流量計、變頻器4~20mA電流信號自動調節余氯量。
廢水處理設備的維護保養是設備自身運動的客觀要求,廢水處理設備維護保養的目的,是及時處理廢水處理設備在運行過程中,由于技術狀態的變化而引起的大量的常見問題,隨時改善設備的技術狀況,保證設備正常運行,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醫院污水消毒的流程:污水通過排水管匯集到污水處理站,對于糞便污水應先通過化糞池沉淀消化處理,然后進入污水處理站。處理站設有格柵、調節池、計量池、提升泵和接觸池。消毒劑通過與水泵聯動或與虹吸定量池同步定量投加至待處理污水中,通過管道或設備充分與污水混合后,進入接觸池,在接觸池內污水與消毒劑經過一定時間的接觸后達到水質凈化和消毒要求之后,排放入城市下水道。化糞池和沉淀池產生的污泥定期進行清除和消毒處理。污水的二級處理即生物處理,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謝過程將污水中的有機物轉化為無機物。典型的二級處理工藝流程為 :污水—格柵—調節池—初次沉淀池—生化處理—二次沉淀池—加消毒劑—接觸池。常用的方法有生物轉盤法、生物接觸氧化法、射流曝氣法、塔式生物濾池、氧化溝法等。廢水處理設備的損壞往往會導致運行的失敗,因此需對水處理系統的設備進行定期的檢查、保養及維修。操作人員一般應有不分之一以上工時用于維護保養。例如即使未損壞的格柵、齒輪箱、曝氣翼輪等耐用設備亦需定期停機*檢修,各類泵需定期拆卸清洗,軸承應定期檢查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