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中水回用污水處理設備尺寸
一、工程概況
本技術方案依據業主單位要求對寫字樓公共衛生間洗面池及洗浴污水進行處理,并使經處理的水質達到中水回用標準。處理量為2T/H。
根據業主的實際情況及要求,針對本處理工程,在處理工藝上采用初級生化處理+深度超濾過濾+消毒,工藝*,處理效果好,處理后的排放水可達到中水回用標準,用于沖廁、綠化及景觀補水。
二、設計依據
1、《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標準》(GB3096-93);
2、《室外排水設計規范》(GBJ14-87);
3、《給水排水工程結構設計規范》(GBJ69-84);
4、《生活雜用水標準》(GB/T18920-2002)。
三、設計原則
1、充分考慮二次污染的防治,設備要求噪聲低,處理站附近區域無明顯異味,處理設施要有密封措施,盡量減少對周圍環境的影響;
2、系統操作簡單,維護管理方便;
3、處理系統能自動運行,經常性運行費用低,投資省;
4、污泥產生量少,并能保證污泥有可靠的出路;
5、處理設施應具有較大的適應性、應急性、可滿足水質、水量的變化,并考慮突發事故狀態的各種應急措施。
四、設計參數
1、污水性質:生活污水
2、污水水量:48m3/d(根據實際要求選處理量為2m3/h的設備)
3、進出水水質:
進水為一般生活污水;處理設備的出水水質達到國家《生活雜用水標準》(GB/T18920-2002)
項目 指標 | 進水水質 (mg/l) | 出水水質 (mg/l) |
CODCr | ≤200 | ≤60 |
BOD5 | ≤150 | ≤10 |
SS | ≤200 | ≤20 |
NH3-N | ≤60 | ≤10 |
pH | 6-9 | 6-9 |
五、設計范圍
污水處理站范圍內的污水處理設備的工藝、電氣、儀表及供電線路及進出水管線的設計。
六、工藝選擇
1、污水特點
水質濃度不高且穩定,可生化性較好,屬低濃度有機污水
2、工藝確定
本工程污水中有機成份較高,BOD5/CODcr=0.6,可生化性較好,因此采用生物處理方法比較經濟。由于污水中氨氮及有機物含量較高,特別是有機氮,在生物降解有機物時,有機氮會以氨氮形式表現出來,氨氮也是一個重要的污染控制指標,因此污水處理采用缺氧好氧A/O生物接觸氧化工藝.,即生化池需分為*池和O級池兩部分。生活污水通過格柵攔污進入調節池,設置調節池的目的主要是調節污水的水量和水質。調節池內污水提升至*生化池,進行生化處理。在*池內,由于污水中有機物濃度較高,微生物處于缺氧狀態,此時微生物為兼性微生物,它們將污水中有機氮轉化為氨氮,同時利用有機碳源作為電子供體,將NO2-N、NO3-N轉化為N2,而且還利用部分有機碳源和氨氮合成新的細胞物質。所以*池不僅具有一定的有機物去除功能,減輕后續O級生化池的有機負荷,以利于硝化作用進行,而且依靠污水中的高濃度有機物,完成反硝化作用,終消除氮的富營養化污染。經過*池的生化作用,污水中仍有一定量的有機物和較高的氮氨存在,為使有機物進一步氧化分解,同時在碳化作用趨于*的情況下,硝化作用能順利進行,特設置O級生化池。
*池出水自流進入O級池,O級生化池的處理依靠自養型細菌(硝化菌)完成,它們利用有機物分解產生的無機碳源或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作為營養源,將污水中的氨氮轉化為NO2-N、NO3-N。O級池出水一部分進入沉淀池,另一部分回流至*池進行內循環,以達到反硝化的目的。在*和O級生化池中均安裝有填料,整個生化處理過程依賴于附著在填料上的多種微生物來完成的。在*池內溶解氧控制在0.2mg/l以下;在O級生化池內溶解氧控制在2.0mg/l以上,氣水比12:1; O級生化池一部分出水回流進入*池,回流比為*;一部分流入豎流式沉淀池,進行固液分離;沉淀池固液分離后的出水進入中間水池,經超濾系統過濾后消毒即可回用。
污水處理工藝流程如下:
污水—格柵—調節池—*生化池—O級生化池--沉淀池--中間水池---超濾系統--消毒--回用水箱
七、工藝說明
1、格柵
格柵主要用來攔截污水中的大塊漂浮物,以保證后續處理構筑物的正常運行及有效減輕處理負荷,為系統的*正常運行提供保證。格柵采用人工格柵一臺。人工格柵由不銹鋼制成網形,柵條間隙為3mm。格柵采用1只,規格為:500´500´500mm。
2、水解酸化調節池
由于來自各時的水質、水量均不一樣,一般高峰流量為平均處理量的2~8倍,因此為使污水處理系統連續穩定地運行,同時調節水量和均化水質,所以設計一調節池。該調節池的設計有效容積一般為平均處理量的5~7倍。調節池設置曝氣系統進行預曝氣,以保證一定的額定流量提升至生活污水處理設備及后續處理的穩定。
調節池15m3,設計水力停留時間為7.5小時。
3.一體化生活污水處理設備
本工藝采用WSZ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不增加土建投入,為鋼制組合設備,該設備主要是對生活污水的處理,主要處理手段采用目前較為成熟的生化處理技術接觸氧化法,總共由六部分組成:
(1)*生化池
為使*生化池內溶解氧控制在0.2mg/l以下,池內采用間隙曝氣。*生化池的填料采用新型球形填料。這種填料具有不易堵塞、重量輕、比表面積大,處理效果穩定等優點,并且易于檢修和更換,停留時間為≥7小時。
(2)O級生化池
O級生化池的填料采用池內設置球形生物載體填料,該填料比表面積大,為一般生物填料的16~20倍(同單位體積),因此池內保持較高的生物量,達到高速去除有機污染物的目的。曝氣設備采用鼓風機及微孔曝氣器,氧的利用率為30以上,有效地節約了運行費用。停留時間≥7小時,氣水比在12:1左右。
(3)沉淀水池
斜板沉淀池是根據淺池沉淀理論設計出的一種高效組合式沉淀池。在沉降區域設置許多密集的斜板,使水中懸浮雜質在斜板或斜管中進行沉淀,水沿斜板或斜管上升流動,分離出的泥渣在重力作用下沿著斜板向下滑至池底,再集中排出。這種池子可以提高沉淀效率50~60%,在同一面積上可提高處理能力3~5倍。
(4)中間水池
作為超濾系統的原水池
(5)超濾系統
超濾技術是一種膜濾法,也有錯流過濾之稱。它能 從周圍含有微粒的介質中分離出10~100A的微粒,這個尺寸范圍內的微粒,通常是指液體內的溶 質。其基本原理是在常溫下以一定壓力和流量,利用不對稱微孔結構和半透膜介質,依靠膜兩側 的壓力差作為推動力,以錯流方式進行過濾,使溶劑及小分子物質通過,大分子物質和微粒子如 蛋白質、水溶性高聚物、細菌等被濾膜阻留,從而達到分離、分級、純化、濃縮目的的一種新型膜分離技術。
(6)消毒裝置
紫外線殺菌就是通過紫外線的照射,破壞及改變微生物的DNA(脫氧核糖核酸)結構,使細菌當即死亡或不能繁殖后代,達到殺菌的目的。真正具有殺菌作用的是UVC紫外線,因為C波段紫外線很易被生物體的DNA吸收,尤以253.7nm左右的紫外線佳。紫外線殺菌屬于純物理消毒方法,具有簡單便捷、廣譜高效、無二次污染、便于管理和實現自動化等優點,因此,本系統選用紫外線消毒裝置。
巴中中水回用污水處理設備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