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污水處理
農村生活污水造成的環境污染不僅是農村水源地潛在的安全隱患,還會加劇淡水資源危機,使耕地危機得不到有效保障,危害農村的生存發展。因此,加強農村生活污水收集、處理與資源化設施建設,避免因生活污水直接排放二引起的農村河道、土壤和農產品污染,確保農村水源的安全和農民身心健康,是新農村建設中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村莊整治工作的重要內容,也是農村人居環境改善需要解決的迫切問題。
全國農村每年產生生活污水約80多億噸,而96%的村莊沒有排水渠道和污水處理系統。生活污水隨意排放,嚴重污染了農村的生態環境,直接威脅廣大農民群眾的身體健康以及農村的經濟發展。一方面,未經處理的生活污水自流到地勢低洼的河流、湖泊和池塘等地表水體中,嚴重污染各類水源;另一方面,生活污水也是疾病傳染擴散的源頭、容易造成部分地區傳染病、地方病和人畜共患疾病的發生與流行。目前全國農村的自來水普及率只有34%左右,還有3億多農民存在飲水安全問題。在浙江省麗水市農民家庭用水水質的抽樣檢測結果中,63個水樣中大腸桿菌、渾濁度等主要指標超標的占72%。水源地水質低的狀況與農村生活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放有直接因果關系。
與城市生活污水相比較,農村生活污水具有自身特色:
- 農村人口居住相對分散;
- 無統一污水收集管網;
- 以家庭生活污水為主(部分區域有農家樂);
- 部分地區存在小型工廠和作坊。
目前這部分農村生活污水(部分生活污水中混有工業廢水)不經處理均直排入周邊河道中,對農村周邊水環境造成嚴重污染,造成水體發黑發臭,對周邊農村居民的身體健康造成巨大的威脅,嚴重影響了周邊農村居民的正常生活與農耕,直接阻礙了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因此必須盡快完成這些自然村落的污水整治與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