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指對鍋爐系統用一級或二級除鹽水、鍋爐水和蒸汽凝結水的物理或化學處理技術。即通過除鹽水pH調節控制給水系統的酸均勻腐蝕,除氧器和除氧劑控制鍋爐熱力系統的氧腐蝕,爐內化學處理控制爐內的結垢、腐蝕、沉積和夾帶,凝結水腐蝕控制,防止蒸汽凝結水系統的酸和氧腐蝕。
在鍋爐水處理過程中,鍋爐設備和管線易發生的主要問題是:腐蝕、結垢/沉積物、鍋水夾帶問題。為了保持這些主要問題在控制狀態下,實施綜合的處理方案是必要的。
給水腐蝕
鍋爐給水中的雜質可以分為三種類型:溶解固體;溶解氣體;懸浮物質。對于中壓鍋爐,給水預處理可以將鹽類物質處理在很低的水平,電導率一般都會小于5μs/cm2(高壓鍋爐小于0.2),硬度為0,因此結垢問題不會在給水管線和設備上發生,但進入鍋爐后,由于鍋爐的蒸發濃縮,會產生硅及腐蝕產物的沉積問題。然而,由于給水中的溶解氣體(O2和CO2)和回水中的腐蝕產物(Fe或Cu),會導致給水系統的腐蝕問題,進而影響鍋爐設備的腐蝕控制,許多腐蝕問題發生在鍋爐的熱交換區域-蒸發器、水冷壁、隔板、排污閥和過熱器。其它常見問題的區域包括:除氧器、給水預熱器和省煤器。控制給水系統腐蝕的關鍵是:穩定調節給水pH值,清除給水中的溶解O2。
穩定調節
為了防止給水系統的腐蝕,國標要求給水的pH值應控制8.8-9.2范圍內。
但常規氨水調節有其負面效應:
1.相同溫度下,CO2的分配系統比NH3的大得多,即汽相中CO2的濃度較高,所以蒸汽冷凝時,水相中的NH3/CO2比值比氣相中的大;而當蒸發時,氣相中的NH3/CO2比值比水相中的小。因此,給水進行氨調整時,熱力系統中有些部位可能出現氨量過剩,有些部位可能出現氨量不足,從而影響氨的處理效果。導致不同部位產生pH差異。
2.給水pH值超過9.2,也就意味著水、汽系統中氨的量較多,在氨的富集區,容易引起銅合金材料的腐蝕,因為這時NH3將與Cu形成可溶性的銅氨絡離子Cu(NH3)42+,即發生銅合金的氨腐蝕。
3.氨水有很難聞的氣味,使用不方便,操作環境比較惡劣,會對操作人員的健康造成危害。操作存在安全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