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次氯酸鈉發生器處理方法
次氯酸鈉消毒主要的途徑是通過水解形成次氯酸,次氯酸再進一步分解形成新生態氧,新生態氧的*氧化性是菌體和病毒上的蛋白質等物質變性,從而致死病源微生物。其次,次氯酸在殺菌、殺病毒過程中,不僅作用于細胞壁、病毒外殼,而且因次氯酸鈉分子小,不帶電荷,還可以滲透入菌(病毒)體內,與菌(病毒)體蛋白、核酸和酶等有機高分子發生氧化反應,從而殺死病原微生物。再次,次氯酸產生出的氯離子還能顯著改變細菌和病毒體的滲透壓,使細胞喪失活性而死亡。
反沖洗:每班運行完畢,必須反沖洗一次,反沖洗時先打開放空閥,把結存在管道中的鹽水排掉,然后打開反沖洗放空和反沖洗進水處來水閥,沖洗10分鐘左右,然后把放空閥門找開排掉積水,待下次便用。
酸洗:發生器累計運行250小時需酸洗一次,根據水質情況相應延長或縮短酸洗周期,酸洗時,先打開所有排空閥門,把管道中的積存鹽水排掉,然后打開進酸閥門和出酸閥門,直到出酸放空管有機管流出酸水后,關閉進酸閥門,待酸水在電極管中浸泡1—2小時后再把酸水排掉,然后再反沖洗一次,一般*調配濃度為10%左右。
武漢次氯酸鈉發生器處理方法
專業養殖、餐飲業等防疫消殺
每小時生產100公斤含有效氯1%的次氯酸鈉消毒液可選產有效氯量1000克/小時的設備。設備可以隨用隨開,根據用藥量自定設備的使用時間。
拿200至5000平方米面積的小型規模養殖場為例,僅每小時產有效氯500克/小時以下型號的次氯酸鈉發生器設備就足夠使用。例如,環境消殺中使用1公斤消毒液(有效氯含量為1%)尚需配兌50—100倍量的清水,可消毒100平方米以上,成本僅為1公斤有效氯生成成本(5.5元)的1%,即6分錢左右。產有效氯為500克/小時的設備工作1小時可消毒面積為1000平方米。多年來,一直沿用該設備產生的藥液依照1:600配比清水,用于禽畜等飲水消毒方面;并視環境情況可按1:100或150左右配比清水用于帶禽噴霧畜消毒。
廢水處理設備廠在進行廢水處理設備時,會面臨不同性質的廢水,如化工廢水、養殖廢水、鋼鐵廢水,廢水的性質不同,所采用的廢水處理設備工藝也不同。那么在進行廢水處理設備之前,廢水處理設備工藝選擇時因考慮哪些基本因素?1、廢水水質:生活污水水質通常比較穩定,一般的處理方法包括酸化、好氧生物處理、消毒等。而工業廢水應根據具體的水質情況進行工藝流程的合理選擇。2、廢水處理設備程度:這是廢水處理設備工藝流程選擇的主要依據。廢水處理設備程度原則上取決于污水的水質特征、處理后水的去向和污水所流入水體的自凈能力。但是目前,廢水處理設備程度的確定主要依從國家的有關法律制度及技術政策的要求。3、建設及運行費用:考慮建設與運行費用時,應以處理水達到水質標準為前提條件。在此前提下,工程建設及運行費用低的工藝流程應得到重視。此外,減少占地面積也是降低建設費用的重要措施。4、工程施工難易程度:工程施工的難易程度也是選擇工藝流程的影響因素之一。如地下水位高,地質條件差的地方,就不適宜選用深度大、施工難度高的處理構筑物。5、當地的自然和社會條件:當地的地形、氣候等自然條件也對廢水處理流程的選擇具有一定影響。如當地氣候寒冷,則應采用在采取適當的技術措施后,在低溫季節也能夠正常運行,并保證取得達標水質的工藝。6、污水的水量:水質外,污水的水量也是影響因素之一。對于水量、水質變化大的污水,應首先考慮采用抗沖擊負荷能力強的工藝,或考慮設立調節池等緩沖設備以盡量減少不利影響。7、處理過程是否產生新的矛盾:廢水處理設備過程中應注意是否會造成二次污染問題。例如制藥廠廢水中含有大量有機物質(如苯、甲苯、溴素等),在曝氣過程中會有有機廢氣排放,對周圍大氣環境造成影響。醫療廢水處理重要分為三步,預處理、生化處理、末端處理,那么這三個步驟的作用分別是什么呢?下面博斯達環保公司為大家講述一下醫療廢水處理設備的處理步驟。醫療廢水處理設備的步驟一、預處理:通常使用片堿(NAOH)對廢水進行調酸堿度,用聚丙酰 胺(PAM)聚合氯化鋁(PAC)進行混凝沉淀。可降低cod和ss的含量。二、生化處理:厭氧階段(利用兼性厭氧菌對有機物進行酸化發酵分解從而降低cod的過程)。耗氧階段(利用好氧菌結合曝氣對BOD、氨氮、cod在進行進一步的分解,從而降低濃度)。三、末端處理:通常醫藥廢水末端出水不達標的是氨氮和cod兩種指標,且濃度通常都會較低,僅僅高于排放標準的100ppm以內。高效便捷的方式就是使用氨氮去除劑和cod降解劑末端處理達標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