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t/d一體化生活污水處理設備
一套污水處理設備,成本大約是多少?要看水量、水質情況以及出水水質要求才能初步計算確定。我司生產的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各種型號齊全,5t/d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10t/d、20t/d、30t/d、35t/d、40t/d、50t/d、60t/d、70t/d、80t/d、100t/d、200t/d、300t/d、400t/d、500t/d、600t/d、800t/d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不會用也沒關系,我們的設備全自動控制,不需人員管理,無污泥回流,操作簡單、維護方便,并且噪聲低,無異味,使用壽命長,是您理想的選擇!
本產品由 Mu于2021.4.9發布
30t/d一體化生活污水處理設備
小區污水不同于城市污水(常包括部分工業廢水),屬于生活污水范疇。其水質水量特征可概括為:水質水量變化較大,污染物濃度偏低,即比城市污水低,污水可生化性良好,處理難度小。
小區污水的處理工藝依據小區污水排入水體的功能不同而異,常用處理方法有:化糞池、一級處理(初次沉淀池)、生物二級處理及二級處理后再經消毒回用等。由于小區污水處理水量較小,管理水平不高,所以,在工藝設計時盡可能選用無污泥或少污泥的處理工藝,以防止因污泥處理不善造成二次污染。
目前,較為常用的處理工藝有:
小區污水處理 (1)污水→調節池→初次沉淀池→生物接觸氧化池→二沉池→出水,生物接觸氧化是應用較廣泛的方法,主要優點是停留時間短、易掛膜,尤其適合設備化,埋地建設倍受環保公司及用戶青睞,但由于維修管理及設備防腐等方面的問題,近年來應用受到限制。但如果建成地下鋼筋混凝土形式,設置人員通道以便維修,此種地下建設方式在小區水處理中具有較大市場,但這種方式一般處理規模較小,每天排放污水量小于幾百噸的小區較為理想。對上千噸的小區污水處理,推薦采用地面建設方式,生物處理部分可采用接觸氧化,也可采用SBR或其改進型CASS工藝,曝氣方式建議采用低噪音的風機或水下曝氣機。
小區污水處理(2)污水→調節池→混凝沉淀→過濾→出水,對處理程度要求不高,且水量較小時,可采用此工藝,具有占地面積小,異味小,管理簡單等優點。另外,在好氧生物處理之前加上酸化水解,有利于降低能耗,提高系統的總去除率。生活小區通常有較大的綠地面積,如果把污水處理后回用于澆灌綠地、道路、沖洗汽車,應在上述處理出水后加上消毒或其它補充措施。
此外,小區污水的主要污染物是有機物,國內外經濟適用的方法主要是生物法。在生物法中活性污泥法占絕大多數。活性污泥法有多種形式,應用較廣泛的有五種:
小區污水處理1.傳統活性污泥法,一沉→曝氣→二沉。其中二沉設有污泥回流;
小區污水處理2.傳統形式改進型,A/O與A2/O。A/O法有兩種,一是用于降磷的厭氧-好氧工藝,一是用于降氮的缺氧-好氧工藝。A2/O法則是即除氮又除磷的工藝;
小區污水處理3.氧化溝,又稱循環曝氣池,類似活性污泥的延時曝氣法,近年來我國中小城市污水處理廠采用這一工藝較多。特別是一體化氧化溝,它不設初沉池、二沉池,處理設施大大簡化。氧化溝具有傳統活性污泥法的特點,有機物去除率高,也具有脫氮功能。氧化溝這種高效、簡單的特點,適合小區污水處理。但氧化溝不宜采用地下式,占地也較大,與小區周圍環境也難協調,限制了這種工藝在小區污水處理中的應用.
小區污水處理4.SBR工藝,間歇式活性污泥法。它的前身是充排式反應池。由于操作敏瑣,限制了它的發展。近年來,隨著自動化控制器材可靠性的提高,蓬勃發展起來。它的基本特點是在一個池子中完成污水的生化反應、沉淀、排水、排泥。SBR工藝具有一些優于傳統活性污泥法的特征:
(1)SBR工藝運行簡單,基本實現無需搬運操作,進水、曝氣、沉淀、排水、閑置五道程序可由一臺小型的PLC實現程序控制,運行的程序也可根據水質變化情況重新編排。使本來十分繁瑣的操作變成全自動運行;
(2)造價低,占地少,不設置一沉池、二沉池,沒有污泥回流系統,多數情況下也可不設調節池,因此可減少占地,降低造價;
(3)耐沖擊負荷。污水逐漸進入池內,被池內的水緩慢稀釋,污水與原池內的水的比例是逐漸提高的,所以耐水質變化的沖擊;
(4)出水水質好。池內水沉淀時是在水平流速為零的理想靜止狀態下沉淀,沉淀效果好。池內溶解氧值交替變化。沉淀排水時,溶解氧接近零,抑制了絲狀菌的生長,污泥沉淀性能好;
(5)能耗低。由于池內溶解氧的交替變化,使溶解氧濃度梯度大,提高了氧的利用率。沒有污泥回流系統,節省了能耗,降低了運行費用;
(6)除磷脫氮。一個運行周期內,厭氧、兼氧、好氧交替變化,在一個池內實現了除磷脫氮。
小區污水處理5.改進型SBR工藝。SBR工藝變種有多種形式,比較典型的有間歇式循環曝氣活性污泥法(簡稱ICEAS法),連續曝氣和間歇曝氣相結合的活性污泥法(簡稱DAT-IAT法),三池連體型前部連續曝氣和后部交替曝氣相結合的活性污泥法(簡稱UNITANK法)。
什么是化學需氧量(COD):
化學需氧量(簡稱COD)是指用化學方法氧化污水中有機物所需要的氧化劑的氧量。用*作氧化劑,測得的結果習慣上叫做耗氧量,用OC表示。用重鉻酸鉀作氧化劑,測得的結果稱為化學需氧量以COD表示,二者的區別在于選用氧化劑的不同。以*作為氧化劑,只能氧化污水中的直鏈有機化合物,而以重鉻酸鉀作為氧化劑,它的作用比前者強烈與*,除直鏈有機化合物以外,它能氧化*不能氧化的許多結構復雜的有機化合物。因此,同一污水COD值比OC值大得多。特別是當污水廠有大量工業廢水進入時,一般都應測得重絡酸鉀法的化學需氧量。城市污水廠的COD值一般約為400~800mg/L。
什么是生化需氧量(BOD):
生化需氧量:(簡稱BOD)是指在有氧條件下,水中的微生物分解有機物時所需要的氧量。它是一種間接表示有機物污染程度的指標,有機物的生化氧化分解通常有二個階段,*階段主要是含碳有機物的氧化,稱為碳化階段,約需20天才能完成。第二階段主要是含氮有機物的氧化、稱為硝化階段,約需100天才能完成。在*的情況下,一般標準做法是在20℃溫度下,培養5天,進行測定,測得數據稱為五日生化需氧量。簡稱BOD5,因此BOD5表示部分含碳有機物分解的需氧量,生活污水的BOD5應約在70%左右。
五日生化需氧量的測定,是取原水樣或經過適當稀釋的水樣,使其含有足夠的溶解氧,以滿足五日生化需氧的要求,將此水樣分成二份,一份測得當天的溶解氧含量,而將另一份放入20℃培養箱內,培養5天后再測定其溶解含量,兩者之差乘上稀釋倍數即為BOD5。
BOD5測定過程中,正確選擇稀釋倍數至關重要。通常認為,選擇的稀釋倍數應使經過稀釋的水樣在20℃恒溫箱內培養5天后,它的溶解氧減少在20%~80%時較為適當。但是,有時常因BOD5的稀釋倍數掌握不當造成數值上的誤差,甚至稀釋倍數太小而得不到BOD5的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