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鐵路生活污水處理設備概況
污水經處理達標排放。排放標準達到一級B本方案采用常規的A/O/O+生物接觸氧化+MBR”的工藝,該處理工藝較為簡單,操作運行方便,日常費用低廉,出水穩定,主要設備為鋼結構,采用全埋地式結構,上部覆土,種植花木、草坪,進一步美化環境。 河北省張家口市是批復同意設立的*也是一一個國家可再生能源示范區。不久前,張家口市成立*,推進氫能全產業鏈發展,打造可再生能源示范區。
截至目前,張家口市可再生能源示范區“五大功能區”全面啟動。低碳奧運專區建設順利推進,可再生能源科技創業城、綜合商務區規劃編制工作有序推進,農業可再生能源循環利用示范區建設穩步推進,裝備制造集聚區加速建設,20多家可再生能源裝備制造企業簽約落戶,7個可再生能源產業項目獲2018年產業創新發展專項*預算內投資計劃資金支持。
二:鐵路生活污水處理設備
(1) 設計范圍
本工程的設計范圍為:污水處理站的工藝、設備、電氣與自控、通風等專業的全部內容。
(2) 施工范圍及服務
a、污水處理站中的所有土建構筑物由業主負責組織施工。
b、處理站的總進、出水管道由業主負責施工。
c、總電源由業主負責接至控制柜。
d、污水處理設備及設備內的配件均由我公司負責提供。
e、我公司負責污水處理設備的調試,直至合格。 劉峰介紹的示范區建設“三大創新”中,首先是體制機制創新,即創立了“電網+發電企業+用戶”的四方協作機制,推進風電等可再生能源電力就地消納。通過四方協作機制,張家口市已累計完成了12次交易,交易電量近7億千瓦時,為企業、居民節約電費近1.6億元,調動了風電企業發電積極性。
其次在商業模式創新方面,張家口市實施可再生能源四方聯動扶貧開發機制,“資本+技術+資源”、“企業+農戶”的可再生能源商業模式初具雛形。目前,張家口市光伏扶貧累計分配收益1.67億元,其中用于公益崗位資金5223萬元、用于小型公益事業699萬元、用于獎勵補助671萬元,光伏扶貧已成為全市產業扶貧的主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