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院的污水,除一般生活污水外,還含有化學物質(zhì)、放射性廢水和病原體。因此,必須經(jīng)過處理后才能排放,特別是肝炎等傳染病病房排出來的污水,須經(jīng)消毒后才可排放。無集中式污水處理設備的醫(yī)院,對有傳染性的糞便,必須單獨消毒使其無害化。對含放射性同位素的污水,應按同位素處理要求處理。醫(yī)院污水在處理過程中,沉淀的污泥含有大量的細菌、病毒和寄生蟲卵,須經(jīng)消毒(常用熟石灰消毒)或高溫堆肥后方可用作肥料。
醫(yī)院污水處理的目的是通過采用各種水處理技術去除水中的污染物,以達到排放標準。現(xiàn)代污水處理技術,按處理程度劃分,可分為一級、二級和三級處理。
一級處理:
一級處理為物理處理法,主要去除污水中呈懸浮狀態(tài)的固體污染物質(zhì)。經(jīng)過一級處理后的污水,BOD一般可去除30%左右,達不到排放標準。
二級處理:
二級處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膠體和溶解狀態(tài)的有機污染物質(zhì),去除率可達90%以上,使有機污染物達到排放標準。處理工藝流程為一級處理加生物處理,生物處理采用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等。
三級處理:
三級處理,主要是進一步處理難降解的有機物、磷和氮等能夠?qū)е滤w富營養(yǎng)化的可溶性無機物等。主要方法有生物脫氮除磷法、混凝沉淀法、砂濾法、活性炭吸附法、離子交換法和電滲析法等。
其他處理:
普通病房等一般生活污水先經(jīng)化糞池處理;傳染病門急診和病房的污水應單獨收集處理;廚房食堂的污水應經(jīng)設隔油設備處理;放射性廢水應單獨收集處理等。
消毒處理:
消毒工藝是污水處理的后一步,主要是殺滅污水中的致病微生物和糞大腸菌群,以達到排放標準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