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廢水治理裝置
水產養殖過程中部分飼料在魚類消化、吸收等代謝過程中轉化為氨氮排泄到養殖環境,產生的殘飼、糞便也會在微生物作用下礦化為氨,進而轉化成亞硝酸鹽氮、硝酸鹽氮。循環水養殖過程中的生物過濾環節可以將水體中毒性較高的氨氮和亞硝酸鹽氮轉化成毒性較低的硝酸鹽氮,引起水體中的硝酸鹽積累,其質量濃度可達100mg/L以上,甚至是500mg/L以上。畜禽養殖污水處理
養殖污水處理,研究表明,硝酸鹽氮對于養殖對象的毒害作用比同質量濃度的氨氮和亞硝酸鹽氮要低,但高質量濃度的硝酸鹽氮仍會導致魚類生長緩慢,存活率降低,免疫力下降。含有高質量濃度硝酸鹽氮養殖廢水的排放,是自然環境水體富營養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因而應將循環水養殖系統中硝酸鹽氮的質量濃度控制在合理范圍內。
生物脫氮技術是目前處理水產養殖廢水的有效方式之一。實際生產中,養殖水體中的溶氧一般保持在4~8mg /L。而傳統反硝化理論認為氧氣的存在會抑制反硝化酶活性,只有在缺氧或兼性厭氧的條件下反硝化酶才具有活性,生物反硝化過程才能進行。養牛污水處理設備
物理處理法
依據水體及水體中污染物的理化性質,采取曝氣、過濾、沉淀、吸附、氣浮等方法凈化水質,除去水中懸浮物質或有害氣體。
養殖廢水治理裝置
化學處理法
利用化學反應來處理水中的污染物或懸浮膠粒。包括絮凝、中和、絡合、氧化還原、消毒等方法。3.3生物方法利用微生物和自養性植物(如綠色藻類、高等水生植物)改良水質,有助于防止殘餌與代謝產物積累所引起的水質敗壞。3.3.1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法中活性污泥由細菌、原生動物等組成,常見的有酵母、霉菌、草履蟲等。該法的應用歷史較長,原理、方法及工藝技術已經成熟,應用于養殖水處理,去處氮磷的效果比較好。
生物膜法
生物膜法具有高效、操作簡便等特點。生物膜的載體不同,附著在載體上的微生物的生長量不同,對養殖廢水的處理效果也不同。目前多采用紫外線殺菌器、臭氧發生器、蛋白質分離器和生物過濾器4部分構成養殖污水生物膜處理工藝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