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保護和合理利用水資源成為人們普遍關注的重要問題,污水處理在現代化建設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水污染與缺水是我國面臨的嚴重環境問題之一。目前大量的污水排放造成一些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不僅破壞生態,加劇水荒,還嚴重地危害著工農業的生產和人類的健康和安全。為了減少污水的排放,我們應該采用專門的處理技術進行處理,目前的技術有物理、化學、生物以及綜合處理技術。物理法多采用離子交換、過濾、電場、 磁場和光處理等方法,化學法是使用較多的,需要加入大量的化學藥劑,像絮凝劑、助凝劑、調理劑、PH調整劑、消毒劑等,那么這些藥劑應該怎樣使用呢?
絮凝劑:
絮凝劑是能夠降低或消除水中分散微粒的沉淀穩定性和聚合穩定性,使分散微粒凝聚、絮凝成聚集體而除去的一類物質。
按照化學成分,絮凝劑可分為無機絮凝劑、有機絮凝劑以及微生物絮凝劑三大類。
無機絮凝劑:
無機絮凝劑包括鋁鹽、鐵鹽及其聚合物,具有原料易得,制備簡單、價格便宜、處理效果適中等特點,因而在水處理中應用較多。在工業污水處理設備中應用較多的是鋁、鐵和硅類的無機高分子絮凝劑,其中廣泛使用的為聚合氯化鋁PAC。 絮凝劑的選擇主要取決于水中膠體和懸浮物的性質及濃度,如果水中污染物顆粒細小,主要呈膠體狀態,則應選鐵鹽絮凝劑。普通鐵鹽、鋁鹽的投加范圍是10-100mg/l,聚合鹽為普通鹽投加量的1/2-1/3.
PH值強烈影響絮凝劑的水解速度、水解產物的存在形式和性能。水的堿度對PH值有緩沖作用,當堿度不夠時,應添加石灰等藥劑予以補充。
絮凝劑的水解反應多是吸熱反應,水溫較低時,水解速度慢且不*。此時即使增加絮凝劑的投加量,絮體的形成還是很緩慢,而且結構松散、顆粒細小。 水中雜質顆粒還有大量有機物,混凝效果會變差,需要增加投藥量或投加氧化劑等起助凝作用的藥劑。水中的鈣鎂離子、硫化物、磷化物一般對混凝有利,而某些陰離子、表面活性物質對混凝有不利影響。
有機高分子絮凝劑:
我國目前生產的人工合成有機高分子絮凝劑中80%是聚丙烯酰胺類產品。
固體有機高分子絮凝劑容易吸水潮解成塊,必須使用防水包裝,保存地點干燥,避免露天存放。有機高分子絮凝劑固體產品或高濃度液體產品在使用之前必須配制成水溶液再投加到待處理水中。配制水溶液的溶藥池必須安裝機械攪拌設備,溶藥連續攪拌要控制在30min以上。水溶液的濃度一般為0.1%左右。對固體有機高分子絮凝劑,進行溶解時,固體顆粒的投加點一定要在水流紊動強烈的的地方,同時一定要以小投加量向溶藥池中緩慢加入,而且投加點一定要遠離機械攪拌器的攪拌軸。
助凝劑:
在混凝處理過程中,有時使用單一的絮凝劑不能取得良好的混凝效果,往往需要投加某些輔助藥劑來提高混凝效果,這種輔助藥劑稱為助凝劑。 可分為兩類:
(1)調節或改善混凝條件的藥劑
調整原水PH值的酸和堿即為助凝劑。使用Cl2等氧化劑氧化污水中的有機物,可提高混凝對溶解性有機物的去除效果。
(2)加大礬花粒度、密度和結實度的助凝劑
有時必須在水中加入某種物質和藥劑,改善絮凝體的結構,使細小松散的絮凝體變成粗大而緊密的礬花。
如含有不宜沉降的質地較輕雜質的低濁污水中,加入二氧化硅、活性炭、粘土一類較粗顆粒或回流部分沉淀污泥可起到加重、加大礬花的作用;當采用鋁鹽、鐵鹽作絮凝劑只能產生細小而松散的絮凝體時,可投加聚丙烯酰胺、活化硅酸及骨膠等高分子助凝劑。
PH調整劑:
將含酸污水PH值調高時,以堿或堿性氧化物為中和劑,而將堿性PH值調低時則以酸或酸性氧化物為中和劑。
調整酸性污水PH值時常用的中和劑有石灰、石灰石、白云石、氫氧化鈉、碳酸鈉等。 調整堿性污水PH值時的中和劑一般采用硫酸、鹽酸。
消毒劑:
消毒劑是指用于殺滅傳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達到無害化要求的制劑,它不同于抗生素,它在防病中的主要作用是將病原微生物消滅于人體之外,切斷傳染病的傳播途徑,達到控制傳染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