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技術已成功地應用于淮河流域、太湖流域和長江流域的多種高濃度有機廢水的重點治污工程,廢水處理后達到了規定的排放標準。本技術既可去除水中污染物,使出水達到國家排放標準,也可將水中90%以上的有機物轉化成沼氣,進行發電或替代燃料燃燒,使整個處理工程成為能源凈生產系統。因此,本技術可應用于各行業的高濃有機廢水處理,具有重要的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和一定的經濟效益。
一、EYBC反應器的工作原理
EYBC反應器實質上是固體流態化技術在有機廢水生物處理領域的具體應用。固體流態化技術是一種改善固體顆粒與流體間接觸,并使其呈現流體性狀的技術,這種技術已經廣泛應用于石油、化工、冶金和環境等部門。
根據載體流態化原理,EYBC反應器中裝有一定量的顆粒污泥載體,當有機廢水及其所產生的沼氣自下而上地流過顆粒污泥床層時,載體與液體間會出現不同的相對運動,導致床層呈現不同的工作狀態。在廢水液體表面上升流速較低時,反應器中的顆粒污泥保持相對靜止,廢水從顆粒間隙內穿過,床層的空隙率保持穩定,但其壓降隨著液體表面上升流速的提高而增大。當流速達到一定數值時,壓降與單位床層的載體重量相等,繼續增加流速,床層空隙便開始增加,床層也相應膨脹,但載體間依然保持相互接觸;當液體表面上升流速超過臨界流化速度后,污泥顆粒即呈懸浮狀態,顆粒床被流態化,繼續增加進水流速,床層的空隙率也隨之增加,但床層的壓降相對穩定;再進一步提高進水流速到zui大流化速度時,載體顆粒將產生大量的流失。
從載體流態化的工作狀況可以看出,EYBC反應器的工作區為流態化的初期,即膨脹階段(容積膨脹率約為10~30%),在此條件下,進水流速較低,一方面可保證進水基質與污泥顆粒的充分接觸和混合,加速生化反應進程,另一方面有利于減輕或消除靜態床中常見的底部負荷過重的狀況,增加反應器對有機負荷,特別是對毒性物質的承受能力。
二、EYBC反應器的特點
EYBC反應器作為一種改進型的升流厭氧反應器,雖然在結構形式、污泥形態等方面與升流厭氧非常相似,但其工作運行方式與升流厭氧顯然不同,主要表現在EYBC中一般采用2.5~6m/h的液體表面上升流速(zui高可達10m/h),高的液體表面上升流速使顆粒污泥床層處于膨脹狀態,不僅使進水能與顆粒污泥能充分接觸,提高了傳質效率,而且有利于基質和代謝產物在顆粒污泥內外的擴散、傳送,保證了反應器在較高的容積負荷條件下正常運行。EYBC反應器的特點見表1。
三、EYBC反應器的結構特征
1、進水配水系統
進水配水系統主要是將廢水盡可能均勻地分配到整個反應器,并具有一定的水力攪拌功能。它是反應器高效運行的關鍵之一。
2、反應區
其中包括污泥床區和污泥懸浮層區,有機物主要在這里被厭氧菌所分解,是反應器的主要部位。
3、三相分離器
由沉淀區、回流縫和氣封組成,其功能是把沼氣、污泥和液體分開。污泥經沉淀區沉淀后由回流縫回流到反應區,沼氣分離后進入氣室。三相分離器的分離效果將直接影響反應器的處理效果。EYBC反應器內的液體上升流速要大得多 ,因此必須對三相分離器進行特殊改進。改進可以有以下幾種方法:①增加一個可以旋轉的葉片,在三相分離器底部產生一股向下水流,有利于污泥的回流;②采用篩鼓或細格柵,可以截留細小顆粒污泥;③在反應器內設置攪拌器,使氣泡與顆粒污泥分離;④在出水堰處設置擋板,以截留顆粒污泥。
4、出水循環系統和排水系統
出水循環部分是EYBC反應器不同于升流厭氧反應器之處,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反應器內的液體上升流速,使顆粒污泥床層充分膨脹,污水與微生物之間充分接觸 ,加強傳質效果,還可以避免反應器內死角和短流的產生。排水系統的作用是把沉淀區表層處理過的水均勻地加以收集,排出反應器。
5、氣室
也稱集氣罩,其作用是收集沼氣。
6、浮渣清除系統
其功能是清除沉淀區液面和氣室表面的浮碴。如浮渣不多可省略。
7、排泥系統
其功能是均勻地排除反應區的剩余污泥。
EYBC反應器處理廢水一般不加熱,利用廢水本身的水溫。如果需要加熱提高反應的溫度,則采用與對消化池加熱相同的方法。但反應器一般都采用保溫措施,方法同消化池。反應器必須采取防腐蝕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