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污水一體化專業處理系統設備
一、設備部分部件簡介
1、 水射器:水射器是根據射流原理而設計的一種抽氣元件,當動力水經過水射器時,其內部產生負壓,外部氣體在壓差作用下被吸入水射器,從而實現吸氣。
2、 調節閥:調節閥中間有一錐形桿,旋轉錐形枝可實現給料微量調節。錐形桿上有兩個起密封作用的“0”型圈,磨損后可更換。
3、 進氣管:設備運行時的空氣通道,安裝時,進氣管要伸出室外,并保持與大氣相通,吸料時將進氣管閥門關閉,其余狀態均開通。
4、 安全閥:安全閥為設備操作運行不當時特定泄壓途徑,安全閥打開后,將橡皮塞重新緊即可。
5、 溫控系統:溫控系統其功能是實現溫度控制,加熱水溫度出廠時已設定在40度。
二、設備安裝要求
1、 設備應安裝在室內,避免陽光直射造成設備老化。室內溫度應在15度以上,40度以下。
2、 因二氧化氯具有一定的氧化性,因此在選擇設備安裝位置時應盡量避免同其它電器設備置于同一房間,應單獨設立設備間。
3、 設備間地面應設混凝土基礎,并安裝低位排風扇,保證房間內通風良好,房間內應設沖洗用水籠頭及排水下水道,設備進氣口應置室外。
4、 用戶提供0.3Mpa 水源及220VAC、5A電源。二氧化氯發生器產生的二氧化lv氣體是通過水射器產生的負壓抽出,在水射器中同水混合后通入處理水中,水射器前后應有誤差,帶動水射器工作的動力水壓力要求在0.2Mpa-0.3Mpa之間,因此,設備間應預留壓力0.4Mpa。
5、 設備溫度控制箱應與設備分隔放置,如不能隔離應注意采取必要的防腐措施。
6、 設備應水平放置,水射器與設備出氣口的垂直距離不宜高于1.5米,二者之間的管道長度不宜大于6米。單向閥應豎直安裝,安裝時檢查各閥門,接口擰緊,以免漏氣
三、設備工藝流程
NaCL03溶液與鹽酸在負壓作用下由貯存罐經給料管、調節閥進入反應室,進行充分反應產生出二氧化氯等消du氣體。產生的氣體經單向閥、出氣管進入水射器,與水進行充分混合形成消毒液,繼而進入被消毒水中出氣管進入水射器,與水進行充分混合形成消毒液,繼而進入被消毒水中。
四、設備操作說明
1、 原料的配制與添加
(1) Naclo3溶液的配制,將Naclo3與水按質量1:2比例混合,攪拌至*溶解,即得到Naclo3溶液。
(2) Naclo3溶液與鹽酸溶液的添加,在水射器正常工作情況下,將給料管插入料桶中,打開吸料管閥門,關閉進氣管閥門,則溶液自動吸入貯存罐中。視貯存罐液管,達到一定量后,先打開進氣管閥門,將抽料管從料桶中拔出,再關閉給料管閥門。
2、 開機前準備工作
(1) 向Naclo3貯存罐,鹽酸貯存罐內加滿原料。
(2) 由加水口向加熱水箱內加滿水。
(3) 觀察反應室的液位高度,如果低入正常液位則開通出氣管閥門,由進氣口往主機內吸入一定量的清水。
(4) 檢查其它閥門部件是否密閉。
3、 開機:打開電源箱開關,打開動力水閥門,將壓力盡量調至大,但不能高于0.3Mpa,使水射器正常工作。打開球閥A、B,調節滴定管上部調節閥,觀察調節滴定管流量,設備即可正常運行。
4、 流量的調節:流量根據處理完的水中的余氯量確定。方法為:用滴定管上部調節閥調節滴定速度,當滴定速度加快時,則產氣量增大,反之減小。注意:盡量勿使滴數成流
5、 關機:關掉球閥A、B,設備停止加料,水射器再繼續工作1至2小時后關掉動力水。
6、 設備清洗:設備每運行2至3個月清洗一次。清洗時,關掉溫控箱電源和球閥A、B,其余同開機狀況相同,由進氣口吸入一定量清水,然后關掉動力水源,打開排污閥排污。如此循環幾次,直至清洗干凈。
醫院污水一體化專業處理系統設備
溶氣浮法的設計與計算
(a)設計要點及注意事項
(1)要充分研究探討待處理水的水質情況,分析采用氣浮工藝的合理性和適用性;
(2)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對需處理的廢水應進行必要的氣浮小型試驗或模型試驗。并根據試驗結果選擇適當的溶氣壓力及回流比(指溶氣水量與待處理水量的比值)。通常溶氣壓力采用0.2~0.4mpa,回流比取5%~*一之間,回流比的確定需和 懸浮物的濃度起來。濃度高回流比大,濃度小回流比小。
(3)根據試驗時選定的混凝劑種類、投加量、絮凝時間、反應程度等,確定反應形式及反應時間,一般沉淀反應時間較短,以2一30分鐘為宜;
(4)確定氣浮池的池型,應根據對處理水質的要求、凈水工藝與前后處理構筑物的銜接、周圍地形和構筑物的協調、施工難易程度及造價等因素綜合地加以考慮。反應池宜與氣浮池合建。為避免打 碎絮體,應注意構筑物的銜接形式。進人氣浮池接觸室的流速宜控制在0.1m/s以內;
(5)接觸室必須對氣泡與絮凝體 提供良好的接觸條件,同時寬度應考慮安裝和檢修的要求。水流上升流速一般取10~20mm/s:,水流在室內的停留時間不 宜小于60秒。
(6)接觸室內的溶氣釋放器,需 根據確定的回流量,溶氣壓力及各種型號釋放器的作用范圍按下表來選定:
(7)氣浮分離室需根據帶氣絮體 上浮分離的難易程度和水質的處理要求而定。選擇水流(向下)的流速,一般取1.5~3.0mm/s,即分離室的表面負荷率取 5.4~10.8m3/(m2.h);
(8)氣浮池的有效水深一般取2.0~2.5m,池中水流停留時間一般為10~20min;
(9)氣浮池的長寬比無嚴格 要求;一般以單格寬度不超過10m,池長不超過15m為宜;
(10)氣浮池的排渣一般采用刮 渣機定期排除。集渣槽可設置在池的一端或兩端.;刮渣機的行車速度宜控制在5m/min以內;
(11)氣浮池集水應力求均勻, 一般采用穿孔集水管,集水管的zui大流速宜控制在0.5m/s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