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醫院污水處理一體化裝置
本工程概算未包括如下部份:
特殊地質的處理費用;
本污水處理系統界區外的污水輸送管及輸變電纜、供水管。
根據醫院的規模、性質和處理污水排放去向,進行工藝選擇。根據 1.4.1
中醫院分類,分為傳染病醫院和綜合醫院。醫院污水處理后排放去向分為排入自
然水體和通過市政下水道排入城市污水處理廠兩類。
醫院污水處理所用工藝必須確保處理出水達標,主要采用的三種工藝有:加
強處理效果的一級處理、二級處理和簡易生化處理。
工藝選擇原則為:
3.1.1 傳染病醫院必須采用二級處理,并需進行預消毒處理。
3.1.2 處理出水排入自然水體的縣及縣以上醫院必須采用二級處理。
3.1.3 處理出水排入城市下水道(下游設有二級污水處理廠)的綜合醫院推
薦采用二級處理,對采用一級處理工藝的必須加強處理效果。
3.1.4 對于經濟不發達地區的小型綜合醫院,條件不具備時可采用簡易生化
處理作為過渡處理措施,之后逐步實現二級處理或加強處理效果的一級處理。
圖 3-1 不同處理工藝的應用情況(略)
3.2 加強處理效果的一級處理工藝
對于處理出水***終進入二級處理城市污水處理廠的綜合醫院,應加強其處理
效果,提高 SS 的去除率,減少消毒劑用量。加強一級處理效果宜通過兩種途徑
實現:對現有一級處理工藝進行改造以加強去除效果和采用一級強化處理技術。工藝流程
1、對現有一級處理工藝進行加強處理效果的改造
改造應根據實際情況,充分利用現有處理設施,對現有醫院中應用較多的化
糞池、接觸池在結構或運行方式上進行改造,必要時增設部分設施,盡可能地提
高處理效果,以達到醫院污水處理的排放標準。
2、一級強化處理
對于綜合醫院(不帶傳染病房)污水處理可采用“預處理→一級強化處理→消
毒”的工藝。通過混凝沉淀(過濾)去除攜帶病毒、病菌的顆粒物,提高消毒效果
并降低消毒劑的用量,從而避免消毒劑用量過大對環境產生的不良影響。
圖 3-2 一級強化處理工藝流程(略)
醫院污水經化糞池進入調節池,調節池前部設置自動格柵,調節池內設提升
水泵。污水經提升后進入混凝沉淀池進行混凝沉淀,沉淀池出水進入接觸池進行
消毒,接觸池出水達標排放。
調節池、混凝沉淀池、接觸池的污泥及柵渣等污水處理站內產生的垃圾集中
消毒外運。消毒可采用巴氏蒸汽消毒或投加石灰等方式。
3.2.2 工藝特點
加強處理效果的一級強化處理可以提高處理效果,可將攜帶病毒、病菌的顆
粒物去除,提高后續深化消毒的效果并降低消毒劑的用量。其中對現有一級處理
工藝進行改造可充分利用現有設施,減少投資費用。
3.2.3 適用范圍
加強處理效果的一級強化處理適用于處理出水***終進入二級處理城市污水
處理廠的綜合醫院。
3.3 二級處理工藝
3.3.1 工藝流程說明
二級處理工藝流程為“調節池→生物氧化→接觸消毒”。醫院污水通過化糞
池進入調節池。調節池前部設置自動格柵。調節池內設提升水泵,污水經提升后
進入好氧池進行生物處理,好氧池出水進入接觸池消毒,出水達標排放。
調節池、生化處理池、接觸池的污泥及柵渣等污水處理站內產生的垃圾集中
消毒外運焚燒。消毒可采用巴氏蒸汽消毒或投加石灰等方式。醫院污水處理主要包括污水的預處理、物化或生化處理和消毒三部分。為防
止病原微生物的二次污染,對污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污泥和廢氣也要進行處理。
4.1 預處理
醫院污水進行預處理的主要目的是去除污水中的固體污物,調節水質水量和
合理消納糞便,利于后續處理。
4.1.1 化糞池
用于醫院污水處理的化糞池主要有普通化糞池和沼氣凈化池。
普通化糞池和沼氣凈化池的原理是通過沉淀的作用先將有機固體污染物截
留,然后通過厭氧微生物的作用將有機物降解。沼氣凈化池處理效率優于普通化
糞池。
化糞池的沉淀部分和腐化部分的計算容積,應按《建筑給水排水設計規范》
(GBJ15-88)第 3.8.2~3.8.5 條確定。污水在化糞池中停留時間不宜小于 36h。
對于無污泥處置的污水處理系統,化糞池容積還應包括貯存污泥的容積。
4.1.2 預消毒池
預消毒的目的是降低污水中病原微生物的含量以減少操作人員受到病原微
生物感染的機會。
1、傳染病醫院病人的排泄物進行預消毒后排入化糞池。
2、傳染病醫院污水在進入污水處理系統前必須預消毒,預消毒池的接觸時
間不宜小于 0.5 小時。常用的消毒劑有次氯酸鈉、過氧乙酸和二氧化氯發生器等,糞便
消毒也可采用石灰。
3、對于普通綜合醫院,可不設預消毒池。
4、生化處理如采用加氯進行預消毒則需進行脫氯,或采用臭氧進行預消毒。
4.1.3 格柵
在污水處理系統或水泵前宜設置格柵,格柵井與調節池可采用合建的方式。
1、傳染病醫院的格柵應選用自動機械格柵;在普通醫院宜選用自動機械格
柵(小規??筛鶕嶋H情況采用手動格柵格柵井應密閉,設置通風罩,收集廢氣以進行集中處理;
3、柵渣與污水處理產生污泥等一同集中消毒,外運焚燒。消毒可采用巴氏
蒸汽消毒或投加石灰等方式。
4、設計應遵循《室外排水設計規范》GBJ 14-87(1997)等有關規定。
4.1.4 調節池
1、醫院污水處理應設調節池。連續運行時,其有效容積按日處理水量的
30~40%計算。間歇運行時,其有效容積按工藝運行周期計算。
2、調節池宜分二組,每組按 50%的水量計算。
3、調節池應采用封閉結構,設排風口,防沉淀措施宜采用水下攪拌方式。
4、調節池產生污泥定期清淘,與污水處理產生污泥一同處理。
4.2 加強處理效果的一級處理
加強一級處理效果宜通過兩種途徑實現:對現有一級處理工藝進行改造以加
強去除效果和采用一級強化處理技術。
4.2.1 一級強化處理
醫院污水的一級強化處理一般采用混凝沉淀、過濾、氣浮等工藝。過濾的固
液分離方式需要反沖,操作管理較為復雜,而氣浮工藝中氣體釋放易導致二次污
染。所以醫院污水中一般采用混凝沉淀工藝。
醫院污水的一級強化處理宜采用混凝沉淀工藝?;炷?、沉淀池應分二組,每
組按 50%的水量計算。
口腔醫院污水處理一體化裝置
1、污水處理量小于 20m3/h 時,沉淀池宜設備化,可采用鋼結構或其他結構
形式的一體化設備,池形宜為豎流式或斜板沉淀池。當污水處理量大于 20 m3/h
時,沉淀池宜為鋼筋混凝土結構,池形宜為豎流式或平流式沉淀池。
2、當沉淀池體采用鋼結構時,必須采取切實有效的防腐措施。
3、當采用斜板沉淀池,必須設置斜板沖洗設施。其他形式的沉淀池需采取
便于清理、維修的措施。
4、設計應遵循《室外排水設計規范》GBJ 14-87(1997 年版)等有關規定。
4.2.2 對現有一級處理工藝進行加強處理效果的改造
改造應根據實際情況,充分利用現有處理設施,對現有醫院中應用較多的化
糞池、接觸池在結構或運行方式上進行改造,必要時增設部分設施。醫院污水加氯間位置的選擇應根據醫院總體規劃、排出口位置、環境衛生要
求、風向及維護管理和運輸等因素來確定。
加氯間主要放置加氯機等除氯瓶以外的加氯設備。加氯間內應有必要的計
量、安全及報警等裝置。加氯間門向外開,使用防爆燈照明和其他防爆電機電器,
設排風扇,換氣次數按 12 次/小時設計。排風扇設在加氯間低處,并考慮室外環
境,要遠離人員活動場所。加氯間室內電氣、管道、地面等應考慮防止氯腐蝕。
(2) 氯貯藏室
氯貯藏室應盡量靠近投加地點。氯貯藏室必須有吊裝設備(使用 40kg
小瓶可不安裝吊裝設備)和磅秤。
氯貯藏室應設可容納氯瓶的水池,水池應保持一定水位,一旦氯瓶泄漏,
應迅速將氯瓶推到水池中。
氯貯藏室直接通向室外的門要向外開,應設排風設備,通風口設在房間離
地 400mm 處。照明使用防爆燈具,設置安全和氯報警裝置。
5.2.5 適用范圍
1、氯消毒不宜用于人口稠密區內醫院及小規模醫院的污水消毒??捎糜?/p>
遠離人口聚居區的規模較大(>1000 床)且管理水平較高的醫院污水處理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