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溫泉井水溫水量勘探
溫泉資源勘查是指藉助地質調查、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地熱鉆探等領域的理論和勘查技術,解決地熱形成的地質背景、控礦因素、分布地域、資源儲量、品質及開發適宜性等關鍵技術問題。通過溫泉資源勘查,了解項目區是否具備溫泉成礦條件、建立項目區溫泉資源成礦模型和概念模型,設計地熱鉆井(位置、深度、水溫、水量);對地熱資源的開發利用進行綜合性評估;從而有效地降低溫泉開發項目風險。地熱鉆井是一種高科技特殊技術,用鉆機打入地下將熱量傳導出來。是地熱勘查,開采,及利用所必須的手段。地熱鉆井工作部署及其復雜、精密,對于高溫地熱田,深度可達2000米,少數低于2000米的都在600-900之間,需要在地球物理、地球化學資料的技術上對該地地質進行勘探,選擇地熱源勘查開發代表性地段進行部署工程。地熱勘查的查明內容包括,地儲量的分布、類型、埋藏地點及滲透性等,這些都是作為地熱井生產能力大小的重點。勘查的深度、儲量、埋藏點、當前開發的經濟實力及市場需求量都有所關聯。地熱勘查應實行"探采結合"的原則,地熱地質勘查鉆孔能成井開采利用的,應按成井技術要求實施;地熱開采井的鉆井地質編錄、測井、完井試驗與地質資料整理除按成井技術要求實施外,還應按地質勘查要求,取全取準各項地熱地質資料。由此可見地熱鉆井需要注意的問題很多,下面我們簡單闡述:
打溫泉井水溫水量勘探
1、專家指出,地熱鉆井的步驟包括要對巖心進行編錄,裂隙的統計,及巖層類別的探查。
2、要綜合測溫,繪制曲線圖,以掌握地熱水的溫度。
3、鉆井越深,地質復雜程度,地質構造程度,以及鉆井位置,搬運方式等,都會影響其成本的高低。
前期勘查論證工作主要是以以往地質工作成果為基礎,結合地面地質調查、物探、化探等多種勘查手段,對擬開采地熱區域地熱賦存情況做出比較準確的描述,分析推測地層層序,目的層埋藏深度、厚度,可能的水溫、水量和水質情況,提出地熱鉆井的*井位和設計建議。止水質量不過關的直接后果就是淺層低溫水從套管搭接部位或其它部位滲入,和目的層熱水組成混合水,滲漏量大時可能*壓住深層熱水,導致出水溫度遠遠低于目的層的測井溫度,達不到設計要求而不能交井。提高止水質量的關鍵在固井,應做到以下幾點:
(1)地熱井所用套管必須是符合API管材標準J55、K55或N80鋼級的無縫鋼管,螺紋加工符合規范要求。
(2)下套管時至少帶上中下三組扶正器,保證套管居中,管外間隙基本均勻,防止固井時水泥竄槽,影響固井質量。
(3)表層套管必須全孔段管外水泥固井,技術套管視情況可全段封固也可以“穿鞋戴帽”,采用“穿鞋戴帽”法固井時要求從管柱內注水泥,下部水泥漿返高不少于500m,同時要保證“戴帽”質量。固井水泥漿密度在1.85g/cm3以上,候凝時間不少于3d。
(4)固井時漏失地層可能跑漿,造成水泥漿不能返至地面或者套管外水泥漿柱過低,必要時應進行套管外補漿。
(5)替漿時計算好替漿量,嚴防替空,套管內水泥塞長度不少于20m。目前成熟的洗井工藝很多,但地熱深井洗井工作有其自身特點和復雜性,不能盲目選用洗井手段,措施不當很可能效果不佳甚至起反作用,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擬定洗井方案:
(1)鉆井工作結束后盡快進行洗井作業,防止長時間停待造成泥漿大量浸入裂隙和泥皮大量失水后強度加大,增加洗井工作難度。
(2)開始洗井時首先對目的層井段從上至下清水替漿,替漿要*;替完漿后浸泡濃度為8‰的膠磷酸鈉洗井液,浸泡時間24h。
(3)噴槍噴射沖孔,清水替漿,破壞殘余泥皮,導通部分裂隙。
(4)地熱深井洗井不能過份依賴酸化、二氧化碳和空壓機聯合洗井,拉活塞是zui原始也是比較有效的洗井手段之一。如取水層段巖性為灰巖或白云質灰巖,可進行1~ 2次酸化、二氧化碳和空壓機聯合洗井,如效果不明顯則改為在泵室段用鋼絲繩拉活塞洗井,活塞浸入水位以下40~ 44m為*下深,單次抽洗時間以10min左右為宜。
(5)地熱深井洗井作業時根據地層和鉆孔實際情況參考選用壓裂、射孔等工藝,提高出水量。
(6)及時組織試抽水,觀測水溫、水量、水位等指標和水質變化情況,研究制定下一步洗井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