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腐竹加工廢水特點
(一)*豆制品廢水 主要源于洗豆水、泡豆水、漿渣分離水、壓濾水、各生產工藝容器的洗滌水、地面沖洗水等,其中黃泔水CODcr高達20000mg/L-30000mg/L,泡豆水的CODcr3000ng/L-4000mg/L,地面沖洗廢水及其他廢水CODer相對較低。
(二)豆制品生產過程中屬于間歇生產方式,排水時間較集中,腐竹加工廢水處理成套設備水量水質不均勻,黃漿水SS高達1000-1500mg/L,厭氧條件下易在廢水表面產生浮渣層;高濃度廢水水溫較高,極易**酸化,到達廢水站內時,廢水PH值可達到5左右;豆制品廢水污染物主要是多糖、蛋白質和維生素等物質所組成總體上可生化性較好,易于生化降解。
二、腐竹的制作過程
(一)選豆去皮
選擇顆粒飽滿的黃豆為宜,篩去灰塵雜質,將選好的黃豆,用脫皮機粉碎去皮,外皮吹凈。去皮是為了保證色澤黃白,提高蛋白利用率和出品率。
(二)泡豆
將去皮的黃豆用清水浸泡,根據季節、氣溫決定泡豆時間:春秋泡4~5小時,冬季7~8小時為宜。水和豆的比例為1:2.5,手捏泡豆鼓漲發硬,不松軟為合適。
(三)磨漿甩漿
用石磨或鋼磨磨漿均可,從磨漿到過濾用水為1:10(1公斤豆子,10公斤水),磨成的漿汁,采用甩干機過濾3次,以手捏豆渣松散,無漿水為標準。
(四)煮漿濾漿
漿甩干后,由管道流入容器內,用蒸汽吹漿,加熱到100~110℃即可。腐竹廢水處理成套設備漿汁煮熟后由管道流入篩床,再進行1次熟漿過濾,除去雜質,提高質量。
(五)提取腐竹
熟漿過濾后流入腐竹鍋內,加熱到60~70℃左右,約10~15分鐘就可起一層油皮,利用特制小刀將油皮從中間輕輕劃開,分成兩片,分別提取。提取時用手旋轉成柱形,掛在竹竿上即成腐竹。
(六)烘干包裝
把掛在竹竿上的腐竹送到烘干房,順序排列起來。烘干房溫度達50~60℃,經過4~7小時,待腐竹表面呈黃白色、明亮透光即成。將烘干的成品,裝入精制的塑料袋內,每袋半斤,封口出廠。
三、腐竹加工廢水排放要求
排放標準執行下圖標準。
超濾水工作原理
超濾是一種以篩分為分離原理,以壓力為推動力的膜分離過程,過濾精度在0.005-0.01μm范圍內, 可有效去除水中的微粒、膠體、細菌、熱源及高分子有機物質。可廣泛應用于物質的分離、濃縮、提純。超濾過程無相轉化,常溫下操作,對熱敏性物質的分離尤為適宜,并具有良好的耐溫、耐酸堿和耐氧化性能,能在60℃ 以下,pH為2-11的條件下長期連續使用。
超濾膜的分類
超濾膜按結構型式分為板框式(板式)、中空纖維式、納米膜表超濾膜、管式、卷式等多種結構。其中,中空纖維超濾膜是超濾技術中為成熟與*的一種形式。中空纖維外徑0.4-2.0mm,內徑0.3-1.4mm,中空纖維管壁上布滿微孔,孔徑以能截留物質的分子量表達,截留分子量可達幾千至幾十萬。原水在中空纖維外側或內腔加壓流動,分別構成外壓式與內壓式中空超濾膜。超濾是動態過濾過程,腐竹廢水處理成套設備被截留物質可隨濃縮液排除不致堵塞膜表面,可長期連續運行。
超濾技術的應用
早期的工業超濾應用于廢水和污水處理。三十多年來,隨著超濾技術的發展,如今超濾膜技術的應用領域已經很廣,主要包括食品工業、飲料工業、乳品工業、生物發酵、生物醫藥、醫藥化工、生物制劑、中藥制劑、臨床醫學、印染廢水、食品工業廢水處理、資源回收以及環境工程等等。
超濾設備的優點
超濾膜元件采用世界著名膜公司產品,確保了客戶得到目前世界上的有機膜元件,從而確保截留性能和膜通量。
系統回收率高,所得產品品質優良,可實現物料的高效分離、純化及高倍數濃縮。
處理過程無相變,對物料中組成成分無任何不良影響,且分離、純化、濃縮過程中始終處于常溫狀態,特別適用于熱敏性物質的處理,*避免了高溫對生物活性物質破壞這一弊端,有效保留原物料體系中的生物活性物質及營養成分。
系統能耗低,生產周期短,與傳統工藝設備相比,腐竹加工廢水處理成套設備設備運行費用低,能有效降低生產成本,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系統工藝設計*,集成化程度高,結構緊湊,占地面積少,操作與維護簡便,工人勞動強度低。
系統制作材質采用衛生級管閥,現場清潔衛生,滿足GMP或FDA生產規范要求。
控制系統可根據用戶具體使用要求進行個性化設計,結合*的控制軟件,現場在線集中監控重要工藝操作參數,避免人工誤操作,多方位確保系統長期穩定運行。
腐竹加工廢水總體上可生化性較好。適宜選用生化處理工藝。生化處理工藝具有以下優點:處理效率高、運行費用低、產泥量少,不產生二次污染。但基于廢水中有機性懸浮物較多,所以廢水再進生化處理前應進行預處理,用以去除廢水中的可溶性有機物,減輕后續生化處理的有機負荷,總體處理工藝采用“調節池+PH調整+混凝沉淀+ABR厭氧折板反映池+AO工藝+二沉池+達標排放”的處理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