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洪梅切削液|有機溶劑處理回收
切削油的主要質量控制指標有粘度、閃點、傾點、脂肪含量、硫含量、氯含量、銅片腐蝕、水分、機械雜質、四球試驗等。關于測定方法可參考有關的試驗方法標準,在此僅對部分項目給予簡單說明。
1、脂肪含量
脂肪是切削油中的油性添加劑,是劃分切削油類別的一個重要指標。脂肪在切削油中可起到降低摩擦系數、減少具磨損的作用(對防止后刀面的磨損尤為有效)。加有較多脂肪的切削油特別適合于有色金屬加工以及切削量不大但產品精度及光潔度要求高的場合(如精車絲杠)。一般可用皂化值來大致判定其脂肪含量。切削油中脂肪含量過高或其質量控制不當,容易在機器上形成粘性物質造成機件運動不靈活,嚴重時會變成漆膜即所謂“穿黃袍”。
2、氯含量
切削油中氯主要來自含氯的極壓劑。氯需要在較高含量(大于1%)時,方可顯現出有效的極壓作用。如果氯含量不足1%,可以認為它不是為了提高潤滑性。一般含氯極壓切削油其氯含量都在4%以上,高時可達30%~40%。但出于職業衛生及環保方面的考慮,有些國家已對切削油中氯的高含量做了規定,如日本的JIS規定氯含量不得超過15%。氯對不銹鋼的加工以及在拉拔成型加工中都非常有效。其缺點是不夠穩定,遇水或溫度過高時會分解產生HCl引起腐蝕、生銹。
3、硫含量
切削油中硫來自兩個方面。一個是加入的含硫極壓劑,另一個是來自其他沒有極壓作用的含硫化合物,如基礎油中原有的天然硫化物以及防銹劑、抗氧劑等。有效的硫只需很低含量(0.1%)即可產生明顯的極壓效果。含硫極壓劑對抑制積屑瘤特別有效,但可惜現在還沒有簡單的方法能分別測出有極壓性的硫和沒有極壓性的硫。所以很難僅僅依據其硫含量(特別是硫含量不高時)判斷其極壓性如何。不過現在多數切削液制造廠家在其產品說明書中都標明加入的極壓劑硫含量。
4、銅片腐蝕
測定的方法是銅片法。腐蝕活性的大小用級數表示,1~2級為低活性或非活性,3~4級為高活性。級數越大,腐蝕活性越強。銅對硫很敏感,用此法可以判斷切削油中有沒有含硫極壓劑和極壓劑的活性大小(注意:此法不能判斷含硫劑的多少)。此項目也是劃分切削油類別的一個重要指標。
切削液的維護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幾項:
1 、確保液體循環路線的暢通
及時排除循環路線的金屬屑、金屬粉末、霉菌粘液、切削液本身的分解物、砂輪屑,以免造成堵塞。
2、抑菌
切削液 ( 特別是乳液 ) 抑菌生長的重要性是人所共知的。可采用定期投入殺菌劑和用超微過濾等手段抑制細菌的繁殖。
3 、切削液的凈化
污染切削液的物質主要是金屬粉末和砂礫細粉、飄浮油和游離水、微生物和繁殖物,特別是毛霉目真菌。
切削液內所含的固體粉末來源于加工件和具。這類固體不但易堵塞管路并有以下危害:
(1) 懸浮于冷卻液內的粒子損壞泵的密封,增大具磨損,損害人的皮膚 ,影響加工質量;
(2) 固體沉淀在油池底部,與有機物聚結,形成一層有大量氣孔的沉淀層,為微生物繁殖提供了有利條件,而霉菌的細絲更穩定了沉淀的固體;
(3) 切削液中的金屬粉末具有很高的化學活性,可使切削液中的某些成分失效。菌污染使切削液酸敗分解,霉菌的繁殖產生粘稠物,導致管路和噴嘴堵塞。
飄浮油是指機床傳動和液壓系統用油因機床密封不嚴漏入切削液系統的油。飄浮油的危害是使切削液系統的某些材料膨脹變形,干擾了乳化液的乳化平衡,使乳化液失去穩定性。而且飄浮油常浮于乳液油表層,阻擋了乳化液和空氣的接觸,導致乳化液缺氧,使厭氧菌快速繁殖,加速乳化液的變質。
切削液被上述三類物質污染后,如采取分別去除污染的方法,手續十分繁瑣。 近年來開發了超細過濾方法,可除去固、液和大部分菌類污染物。但被超細過濾的切削液只限于含油少的微乳液或合成液,其成分在低濃度時不會構成膠束或其它凝聚物。
切削液對于機床加工有哪些作用?
?
1、冷卻作用:切削液的冷卻作用是通過它和因切削而發熱的具(或砂輪)、切屑和工件間的對流和汽化作用,把切削熱從具和工件處帶走。由于切削液的自身冷卻能力,其直接冷卻作用不但可以有效的降低切削溫度,減少工件和具的熱變形,保持具硬度,延長具壽命,提高加工精度,防止工件熱膨脹以及冷卻已加工表面抑制熱變質層的產生。
2、潤滑作用:切削液的潤滑作用可以減小前刀面與切屑、后刀面與工件表面之間的摩擦,形成部分潤滑膜。在一定條件下,使用良好的切削液,可以減少具前、后面的摩擦,因而能降低功率,增加具壽命,并能提高產品的光潔度。而更重要的是減少產生積屑瘤(即刀瘤)的機會。
東莞洪梅廢切削液處理回收扼要,擁為您解決生產過程所有環保問題你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我們擅長的工作,竭誠為您服務,想了解更多如何處理廢切削液的相關信息請關注本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