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流式氣浮機設備材質
平流氣浮機采用的溶設備——微泡發生器,代替傳統的引設備向水中溶,并在浮區域內安裝若干斜管組,包括箱體、刮渣機、螺旋出料機共同組成一個浮凈水裝置。理論上講,浮的處理效果與停留時間是沒直接的,而只與浮面積關,如果將水深H的浮區減少為水深H/10,那么浮距離和停留時間都將縮小10倍,這就是的“淺池理論”。浮區加入斜管的是增大浮面積,大大降低了雷諾系數,使浮避免在紊流狀態下進行,良好的層流狀態,達到淺層浮的效果。
啟動:
1 向溶罐供、送水。控制好罐內水位在1/3~1/2高程處。控制好罐內壓力在0.4MPa處左右。
2 啟動浮池進水泵,控制好送水量和混凝劑,絮凝劑的投加量。
3 打開溶罐的出水閥,控制好釋水量。
4 控制好浮池水位,不讓其浮渣溢流出。
5 待浮渣積到一定厚度時,適當提高浮渣液位,讓浮渣稍微些溢流時,啟動刮渣機刮渣。刮走一定渣后,停刮渣器,適當降些水位,再讓其積渣到一定厚度,進行周期地刮渣。
設備構造:
1.浮系統集進水、絮凝、分離、集水、出水于一體,與傳統浮設備類似,設一個穩流室、溶釋放室,使處理性能更穩定,效果更*,對于傳統設備改造尤為適宜。
2.穩定室:通過折板反應的原水,流速很高,若直接與溶水接觸,會消散微小泡,影響泡沾附絮塊效果,從而降低浮處理效率,若增加了穩流室,使湍流的原水動能消耗,勻速進入溶水釋放室,從而力了去除效果。
3.溶釋放室:溶釋放室與分離室于一個槽體。中間隔開,溶水與絮凝完畢的原水在此粘附,緩慢上升,進入浮分離室,了絮凝塊與微小泡的接觸空間與時間,使溶水的釋放率達80-100%
利用清水或部分處理后的回流水,經微納米泡,泡直徑10~20μm,發生器將空吸入混合,形成溶水,在浮池內減壓釋放。溶入水中的空以微納米泡形式析出,具很高的表面積和吸附能力,對不同濃度污水的懸浮物均可較好的去除,處理后部分清水(回流比20-30%),經浮循環工作泵,加壓進入溶罐中與空進行混合,空溶解到水中,這時的溶效率達到95%以上。溶解在水中的空從水中釋放出來,形成粒徑微納米級的微泡,微泡同污水中的懸浮物結合,使懸浮物在污水中的比重變小,直至浮上水體表面,形成大量浮渣,再由浮池上安裝的鏈式刮沫機,把浮渣清除,達到處理效果。
平流式氣浮機設備材質
浮法日常管理哪些注意事項:
(1)巡檢時,通過觀察孔觀察溶罐內的水位。要水位既不淹沒填料層,影響溶效果;又不低于0.6m,以防出水帶大量未溶空。
(2)巡檢時要注意觀察池面情況。如果發現接觸區浮渣面高低不平、局部水流翻騰劇烈,這可能是個別釋放器被堵或脫落,需要及時檢修和更換。如果發現分離區浮渣面高低不平、池面常大泡鼓出,這表明泡與雜質絮粒粘附不好,需要調整加藥量或改變混凝劑的種類。
(3)冬季水溫較低影響混凝效果時,除可采取增加投藥量的措施外,還可利用增加回流水量或提高溶壓力的方法,增加微泡的數量及其與絮粒的粘附,以彌補因水流粘度的升高而降低帶絮粒的上浮性能,出水水質。
(4)為了不影響出水水質,在刮渣時必須抬高池內水位,因此要注意積累經驗,總結好的浮渣堆積厚度和含水量,定期刮渣機除去浮渣,建立符合實際情況的刮渣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