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10675鋼板成份包含板材成份表,因此,在使用AFM方法測量表面粗糙度時,注意flatten處理的階數,只有使用相同階數進行flatten處理之后的表面粗糙度數值進行比較才有意義。并且,在將粗糙度數值作為實驗結果給出時,也有必要同時給出flatten處理的階數。AFM測量的圖像一般是256×256的矩陣型數據,通過一些軟件可以從AFM圖像中分割出來具有更小尺度的小圖像,這種小圖像也可以計算自己的表面粗糙度,即選出小矩陣的數據使用相應的公式計算RMS或者Ra值。
因此,吸收塔選用哈氏合金D276制的.吸收塔和干燥塔選用哈氏合金C276制的。哈氏合金D276材質的板片要比C276的貴40%。我們認為.在工藝條件許可的情況下.酸循環流程設計可作如下改變:將吸收塔出口的酸與吸收塔出口的酸相混。使酸溫降低至85℃左右。這樣。、吸收塔板式換熱器的材質可選用哈氏合金C276,降低了投資費用。又不影響制酸系統的工藝效率。2冷卻水板式換熱器的冷卻水可用直流水或循環水。
不同材質中重要的是元素組成,原始狀態下的奧氏體晶粒都非常細小,隨保溫時間延長,晶粒明顯長大,晶界的數量在減少,出現的孿晶也較多,有些孿晶甚至貫穿整個晶粒,保溫時間延長,位錯密度變小,晶界遷移率變大,晶粒長大速度加快,這樣為夾雜物的境界富集,晶界處元素含量增加提供了條件,碳、氮化物的存在及其在奧氏體內的固溶不僅可以起到細化晶粒的作用,還對晶界和位錯的運動有釘扎的作用;
在許多腐蝕環境中合金C和C-276的耐蝕性相似。在合金C-276的焊接熱影響區不存在連續的晶粒邊界偏析,因此不會產生嚴重的晶間腐蝕。C-276可以在焊態下使用,但在某些工藝條件下即使低碳低硅的C-276也對晶間腐蝕較,C-276并不具備足夠的熱穩定性,在650~1090℃溫度范圍內長時間時效后,也會在晶界析出碳化物或伴隨產生金屬間化合物μ相(Co2Mo6型),使抗晶間腐蝕性能下降。具有顯著的高溫穩定性,當置于650~1040℃*時效后,呈現良好的延展性和耐晶間腐蝕性能。
應力速率是應力曲線在任一時間上其斜率的值;應力極限是應力曲線上當時間趨于無限長時的剩余應力。如果外加應力低于應力極限,則不會發生應力。由于實驗結果存在大量的數據點,使用很不方便,因此需對實驗應力曲線進行數據擬合,利用擬合·698·稀有金屬材料與工程第41卷圖1不同溫度下。采用二次延遲函數對HastelloyC-276合金的應力曲線進行擬合。
HastelloyC系列合金在不同溫度、濃度的單一介質或混合介質中的腐蝕數率如表4[1]所示。由表中可以看出高合金化的686、59、C-2000不僅耐蝕性有所提高,而且表現出比C-22、C-276更廣泛的適應性。這些數據可以作為選材的依據。在均勻腐蝕的情況下,金屬的耐蝕能力是用其腐蝕速度來衡量的,常用等腐蝕速度曲線圖來比較不同金屬材料的耐均勻腐蝕的能力。曲線圖1[5]和圖2[5]表示了在腐蝕速度為0.51mm/a時,環境溫度和介質濃度對腐蝕的綜合影響。
焊接接頭形式(l)在某電廠煙氣脫硫項目中,C276與人口煙道焊接接頭采用了搭接形式(如圖1示),搭邊量控制在25~左右(*使用此范圍)。(2)不難發現,在實際運用中,C276主要存在2種焊接接頭類型,分別為:Q235B+C276和C276+C2760哈氏合金C276人口煙道碳鑰璧圖1坪接接頭形式2.2.3焊接方法及參數基于以表1的C276焊接方法和焊接參數上分析,終確定了C276的焊接方法和焊接參數如表1所示。表1C276的焊接方法焊接參數接頭類型焊接方法焊材焊接焊。
本實驗證明,在1120℃退火時,枝晶偏析和相沒有和溶解,而經過117O℃和1200℃均勻化退火后,相已*。其中1170℃/20h和l200℃/15h的均勻化效果比較理想。
一種在工業生產中的重要部件,目前有色金屬冶煉行業和鋼鐵制造,使用的鋼管數量占了總銷量的近70%,石油化工行業和機械制造業的鋼管需要量大約占總銷量的10%左右,一些輕工業對鋼管的需求量占了總銷量的約15%,一些高新領域對高壓鋼管的需求也有所增加。高頸鋼管是面心立方結構,具有耐高壓和良好的耐熱、耐蝕性,具有良好的綜合力學性能和耐蝕性能,對焊鋼管形狀還可以增加鋼的韌性,不同的工藝,鋼管的臨界脆性轉變溫度20℃,精密鋼管對Cu、Fe、Cr、Mo等元素要求很高,ZRJWXTG可以冷加工強化;
材料簡介超低碳型鎳基哈氏合金(HastelloyC-276)國內牌號NS334[2],是一種含鎢的鎳-鉻-鉬鍛造的合金。它以極低的硅、碳含量,特殊的物理、力學和耐腐蝕性能(見表1、表2),在200℃~1090℃能耐各種腐蝕介質的侵蝕,被認為是“的抗腐蝕合金”,因此在化學、石油工業等較為苛刻的工作環境中了廣泛的應用,解決了一般不銹鋼和其他金屬、非金屬材料無法解決的介質腐蝕問題。
在外表面的焊縫區,x向變形為收縮變形,在焊縫具有大值,然后逐漸轉變為拉伸變形,離焊縫1cm處大,然后逐漸降低。在不同線下,Q2下的變形整體稍大于Q1下的變形。從圖8可見,在內表面的焊縫及近縫區,x向變形為拉伸變形,在焊縫具有大值,然后逐漸降低,離焊縫3cm處轉變為較小的收縮變形。在不同線下,Q2下的變形整體稍大于Q1下的變形。從圖9、10可見,y向變形在內外表面的分布具有相似性,均表現為拉伸變形;在焊縫區具有大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