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省、市關于加強生態文明鄉村建設、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一系列決策部署,圍繞一個目標、兩個結合、三個統一、四個到位的“一二三四”方針,強化措施,強勢推進,全力將農村無害化廁所改造工作打造成民生實事。
農村簡易旱廁帶來環境污染、傳染病多發、村莊容貌差等問題,影響農村生活條件改善和農民生活質量提高。實施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改造,可以除去和殺滅寄生蟲卵及病菌,抑制蚊蠅孳生,達到糞便無害化處理,有效的杜絕傳染病的發生,惠及家家戶戶,能夠*改善農村環境面貌和農民生活條件,加快推進生態文明鄉村建設。各村要充分認識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改造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堅持把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改造作為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和建設美麗鄉村的重要內容,推動工作順利進行。
農村無害化衛生戶廁的建造應結合村鎮規劃和住宅建設。新建、翻建農戶住房時,必須配套建造無害化衛生戶廁;新建農民集中居住區,應同時建設糞便無害化處理及生活污水相對集中處理設施。
玻璃鋼化糞池有效控制了疾病的發生和流行。通過開展農村改廁,對糞便實施無害化處理,有效殺滅糞便中的細菌和寄生蟲卵,減少蚊蠅孳生,實現了從源頭上預防控制疾病的發生流行。醫改農村改廁項目綜合效益評估顯示,項目地區糞-口傳播疾病的發病率明顯下降,由37.5/10萬降至22.2/10萬,其中痢疾、傷寒和甲肝發病人數分別下降35.2%、25.1%和37.3%。特別是血防地區改廁村的血吸蟲感染率明顯下降。
明顯提升了農民群眾文明衛生素質。通過進行廁所改造,幫助群眾改變不良衛生習慣,農村居民健康知識知曉率和個人衛生行為形成率得到明顯提高,成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有力抓手,有調查顯示群眾滿意率達94%以上,顯示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有力促進了農村生態環境改善。實施改廁后,大大降低了蚊蠅密度,居住環境更加整潔衛生。農村改廁與沼氣池建設、改廚、改圈相結合,實現了糞便、秸稈、有機垃圾等農村主要廢棄物的無害化處理、資源化利用,有效降低了對土壤和水源的污染。另外,由于節約了肥料、燃料等費用支出,改廁也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研究表明,改廁產生的直接經濟效益投入產出比為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