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生產污水處理設備技術 吉豐工藝新穎
某化肥公司是以生產合成氨、尿素等化工產品的企業,年產合成氨10 萬噸。在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大量含氨廢水,因原處理工藝處理能力差,抗沖擊負荷不強,處理水達不到環境排放要求,它已成為公司生產環境問題的突出重點。為保證達標排放,現對原有處理工藝進行改造,在原有主體構筑物和部分設備不動的情況下提高廢水處理效果,使出水水質達到GB8978-1996 一標準。
化肥生產污水處理設備技術 吉豐工藝新穎-廢水組成及特點
化肥廢水主要包含COD、NH3-N、SS。其中COD 一般不大,同NH3-N 比約為1~2∶1。去除NH3-N 反應的后一步為反硝化處理,因此需要NH3-N 含量的4~6 倍COD 來滿足反硝化反應的需要,而進水COD 僅為1~2 倍,光滿足反硝化也不夠,所以化肥廢水要去除NH3-N ,還需另外再補充碳源,一般通過補甲醇或其殘液來滿足反硝化。
SS 經加藥處理沉淀,大多可除去,余少量進入生化池也易除去,不會成為問題。化肥廢水主要來自合成氨、尿素車間的高濃度含氨氮廢水,這部分污水氨氮主要存在形式為無機氨氮。因此,氨氮是化肥廢水的主要污染物。
化肥生產污水處理設備技術 吉豐工藝新穎
廢水經隔油池去飄浮油,自流入調節池。調節池設一潛污提升泵兩臺,將廢水提升入A/SBR 池,通過好氧和兼氧微生物的作用:在好氧階段將廢水中的COD、NH3-N 等污染物分解、轉化為H2O、CO2、NO2-、NO3- 等物質,此時應根據實際情況補加碳酸鈉;在兼氧階段將NO2-、NO3-轉化為N2,大幅度去除廢水中COD 和NH3-N,此時根據實際情況補加甲醇。處理后SBR 出水靜壓流入緩沖池,經過生物過濾器,生物菌被生物濾料截留,反洗時再送回A 池,過濾器出水送入外排地溝。
化肥生產污水處理設備技術 吉豐工藝新穎-工藝特點
短程硝化A/SBR 工藝將硝化反應過程控制在氨氧化產生NO2-的階段,阻止NO2-進一步氧化,直接以NO2- 作為菌體呼吸鏈氫受體進行反硝化。此過程減少了亞硝酸鹽氧化成硝酸鹽,然后硝酸鹽再還原成亞硝酸鹽兩個反應的發生,降低了需氧量、反硝化過程中有機碳的投入量,降低了能耗和運行費用[2]。
A/SBR 組合將A 池(反硝化)放前,利用進水中COD 進行同步反硝化反應,利用進水中COD 彌補了化肥污水中COD 之不足,反硝化好,省O2 還副產堿度,可將硝化除氨耗堿量下降20%,節省費用,節省后置反硝化時間。
本工藝采用連續進水,間段排水運行方式。進水、曝氣、沉淀潷水、排泥、待機多工序一池完成,可節省投資費用。工藝抗負荷沖擊強,因SBR 對進水有幾十倍的“稀釋”能力,即使進水短時間內NH3-N超過設計指標,也不影響SBR 處理效果,只需延長一些曝氣時間即可。這一點在實際運行中得到證實。2011 年9 月11 日,因合成氨系統停車,A/SBR 池進水氨氮質量濃度達到257 mg/L,出水氨氮質量濃度為7.4 mg/L。2012 年3 月22 日,因事故排放高含氨廢水,A/SBR 池進水氨氮質量濃度達到295mg/L,延長曝氣4 h,出水氨氮質量濃度為3.5 mg/L,在后續周期的處理中,并未發現細菌受到高氨氮進水抑制,處理后氨氮含量都小于10 mg/L。說明該工藝在抗沖擊負荷方面效果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