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系統說明
我公司生產的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景區生活污水達標排放,采用*,技術成熟、運行穩定、高效節能,被譽為“微型污水處理廠”。利用一體化設備對污水進行生物降解的原理基本為A/O法,屬于生物處理,利用生物菌分解污水中的有機物,進而實現污水水質優化,甚至實現其再生循環利用,并且對人體無毒副作用。基本工藝流程為:調節池→水解酸化池→接觸氧化池→二沉池→過濾→消毒池→排放,使處理后的水質達到國家的污水排放標準。同時,還可以對二級水作進一步的處理使其轉化為中水,一級水。該設備采用工廠化生產、沉井式封閉施工工藝,安裝方便布局靈活、占地面積小,清掏周期長,物業管理好,治污效果好,*地下水源和河道污染,防止水源污染。
產品的主要特點:
●殼體采用碳鋼材質,防腐蝕、強度高、耐老化、壽命長。
●內部采用鼓風曝氣內循環技術,使污水與活性污泥、溶解氧充分混合,可大幅度提高氧的傳質效率和污泥的生化活性。
●生物池內裝填有我公司研發生產的功能型組合填料,掛模迅速、微生物生長快、活性高,兼具過濾作用,因而出水水質好,比其他廠家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采用的軟性填料具有非常明顯的優勢。
●設備反應室內設有回流系統,可根據水質變化情況自主調節回流量以保證得到好的出水水質。回流系統可將處理過程中產生的少量污泥回流至缺氧池,通過反硝化作用而脫氮。
●二級處理后進行深度過濾處理,出水效果好。
●剩余污泥產量少,無需另設污泥濃縮池,節約了工藝成本,在沉淀池內積累達到一定數量后可用環衛化糞池清理車抽走處理。
本產品廣泛適用于住宅小區、寫字樓、商場、賓館、飯店、機關、學校、醫院、船舶碼頭、養殖場等生活污水和與之類似的工業有機污水(紡織、啤酒、制革、食品、化工等行業的有機污水)。全套設備一體化程度高,地上地下均可放置。
二、工藝說明
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景區生活污水達標排放本工藝進行污水處理主要的工藝環節大致包括:格柵、調節均質、水解酸化、接觸氧化、二次沉淀、消毒、達標出水。
1.各單元說明
1.1格柵
污水經首先引入格柵井,格柵井內設人工或機械格柵,主要作用是截留污水中的大塊懸浮物和漂浮物,以保證整個系統機械設備的安全性。柵渣需定期清理,清理后的渣可隨垃圾處理。
1.2.調節池單元
格柵井出水自流或經提升泵提升進入調節池。
調節池的主要作用有三點:一是調節水量,緩沖生產線排水峰量,為后續污水處理系統提供穩定的運行條件;二是考慮到污水所含的污染物濃度因時序不同存在差異,均衡進入后續污水處理系統的污水水質;三是以定污水的pH值,減少對后續生化反應中微生物的影響。四是調節池曝氣可以去除部分COD,為后續處理減輕壓力。
1.3 水解酸化單元
污水經提升泵提升進入水解酸化池。
水解酸化生物處理工藝摒棄了厭氧消化過程中對環境條件要求嚴格以及降解速度較慢的甲烷發酵階段,將系統控制在缺氧狀態下的水解酸化階段。原理是通過水解菌、產酸菌釋放的酶促使水中難以生物降解的大分子物質發生生物催化反應,具體表現為斷鏈和水溶。微生物則利用水溶性底物完成胞內生化反應,同時排出各種有機酸。
水解酸化過程廢水中易降解有機物質減少較少,而一些難降解大分子物質被轉化為易于降解的小分子物質(如:有機酸)。從而使廢水的可生化性和降解速度大幅度提高。因此,后續的厭氧生物處理可在較短的水力停留時間內達到較高的COD去除率。同時,水解反應也能降低一部分COD(約10%~20%)。
水解酸化池底部安裝有大阻力布水系統,利用二沉池的回流污泥攪動水解酸化池底部的污泥,使其處于懸浮狀態并且與進入的廢水充分混合。同時污泥回流可以增加水解酸化池內的污泥濃度、提高處理效果,并且使污泥得到消化,減少了剩余污泥的排放量、降低污泥處理費用,從而減少了運行費用。
為保證設施的穩定運行,必須保證均勻進水。
1.4接觸氧化池單元
曝氣生化系統主要是在有氧的情況下,廢水中的有機物通過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吸附、氧化、還原過程,把復雜的大分子有機物氧化分解為簡單的無機物,從而達到凈化廢水的目的。
操作過程中應:
1)根據具體情況調整曝氣量,通過控制各閥門,調整進氣量。
2)曝氣池應通過調整污泥負荷、污泥泥齡或污泥濃度等方式進行工藝控制。
3)曝氣池出口處的溶解氧宜為2~3mg/L。
4)應經常觀察活性污泥生物相、上清液透明度、污泥顏色、狀態、氣味等,并定時測試和計算反映污泥特性的有關項目。
5)因水溫、水質或曝氣池運行方式的變化而在沉淀池引起的污泥膨脹、污泥上浮等不正常現象,應分析原因,并針對具體情況,調整系統運行工況,采取適當措施恢復正常。
6)當曝氣池水溫低時,應采取適當延長曝氣時間、提高污泥濃度、增加泥齡或其它方法,保證污水的處理效果。曝氣池水溫不能高于38℃,過高時,應在采取降溫措施后,方可繼續進水。
7)曝氣池產生泡沫和浮渣時,應根據泡沫顏色分析原因,采取相應措施恢復正常。視情況開啟消泡水泵,撒淋消泡劑。
8)根據污泥情況向生化池內加營養劑,一般按BOD5:N:P=100:5:1比例投加營養源。N源為尿素,P源為磷酸鈉或*。
1.5.沉淀池單元
豎流式沉淀池又稱立式沉淀池,是池中廢水豎向流動的沉淀池。水由設在池中心的布水系統進行均勻布水(管中流速應小于30mm/s),管下設傘形擋板使廢水在池中均勻分布后沿整個過水斷面緩慢上升,懸浮物沉降進入池底錐形沉泥斗中,澄清水從溢流堰流出。堰前設擋板及浮渣槽以截留浮渣保證出水水質。 對于沉淀池應:
1)定時視沉淀池的沉淀效果如出水濁度、泥面高度、沉淀的懸浮物狀態、水面浮泥或浮渣情況等,檢查各管道附件、排泥刮渣裝置是否正常,各堰出流是否均勻,堰口是否嚴重堵塞,清理出水堰及出水槽內截留雜物及漂浮物。
2)池中設置污泥回流泵,可進行污泥回流或排泥。排泥或污泥回流管路設置閥門,需人工根據實際水質狀況進行開啟或關閉。沉淀池污泥排放量可根據污泥沉降比、混合液污泥濃度及二次沉淀池泥面高度確定。
3)觀察沉淀池出水水質,不允許沉淀池有污泥漂浮現象。
4)沉淀池上清液的厚度一般為0.5米左右。
5)污泥沉降比SV30(即將混合液靜置30min污泥體積占液體總體積的比例)應控制在15%-30%,若SV30過小需減少回流及排泥,若SV30過大可增加回流及排泥,或者采取其他有效措施。
三、設備的安裝步驟及要求
1、根據安裝圖與基礎圖,準備基礎以安裝平面圖大小尺寸為準,做好混凝土底板,基礎要求平均承壓5t/m2,基礎必須水平,并應在混凝土基礎澆注保養期結束后才能進行安裝,如設備安裝在地坪以下,基礎離地坪相對標高按圖尺寸為準,同時四周挖掘寬度,長度必須離基礎邊線500mm以上,以便管道安裝。
2、管道安裝連接應該在設備就位時考慮好,設備就位時必須按設備自重,配合吊車噸位大小,安裝順序按現場對照圖就位,筒體的位置,方向不能放錯,互相間距必須正確。
3、根據安裝圖,連接管道,設備就位后連接管道用橡皮墊緊固好,使連接處不滲漏。
4、安裝完畢后設備與基礎地板必須連接固定,保證不使設備流動上浮, 同時須在設備中注入污水(無污水時,用其他水源或自來水代替),充滿度必須達到70%以上,以防設備上浮。同時,檢查好各管道有無滲漏。試水各管路口必須不滲漏,同時設備不受地面水上漲,而使設備錯位和傾斜。
5、設備安裝完畢無不妥后,即可用土填入設備四周與間隙中夯實,并整平地面填土時應注意:(1)設備人孔蓋板必須高出地坪50mm左右;(2)不能讓土堵塞人孔蓋板上的進氣口。
6、把電控柜控制線與設備接通,接線時注意風機及潛污泵電機的轉向,控制柜要放在通風處,保持干燥,一般控制柜不能放在露天。須防日曬,淋雨等。以免控制板及接線頭漏電,燒毀控制板。
7、注意事項:(1)設備安裝之處必須保證下雨不積水,(2)設備的出水管必須在相對地坪0.3m以下,(3)設備上方不得壓有重物,不得有大型車輛經過(指無特殊設計的),(4)設備一般不得抽空內部污水,以防止地下水把設備浮起。
8、注意本設備安裝圖及管道連接圖按標準連接及平面布置,如用戶要求可任意布置,但必須在訂合同時提出。
9、 連接好風機、水泵控制線路,并注意風機、水泵的轉向必須正確無誤。
四、設備使用前檢查及設備啟動
啟動設備時檢查好電路,接線控制柜線路是否正確,電壓及電流是否符合要求。該設備控制為手動/自動控制。啟動水泵時檢查水泵管路是否有滲漏及吸水,有無堵塞。(電控柜電路控制系統見附圖01)
五、生物膜的培養
1、污水進入設備內;
2、啟動風機,風機的充氧量減至正常充氧量的一半左右;
3、每天觀察好氧池內填料情況,如填料上長了橙黃色或橙黑色的一層粘狀物,即已培養好生物膜,培養間期一般要1-2個星期完成;
4、氣溫一般在攝氏15℃ - 25℃zui為適宜;
5、如原污水濃度太低,培養生物膜的時間太長,必要時要加一點營養,主要以糞便為主或其它;
6、PH值一定要保證在6.5 - 8.5之間,原污水要保證達到可生化狀態;
7、處理工業污水及醫院污水,開始調試前要以生活污水為主,待生物膜培養好后,少量的不斷進其它工業污水,使生物膜適應工業污水生長,即調試正常開始。
六、設備運行管理
1、將水泵、風機調至正常狀態;
2、按設計運行程序工作,經常觀察出水情況。
3、該設備控制為自動控制,可同時控制潛污泵,曝氣機,具有自動保護功能,還配有手動,自動控制系統。啟動水泵時檢查水泵管路是否有滲漏及吸水,有無堵塞。
4、本設備水泵采用抗堵塞撕裂型潛污泵,其中水泵的控制由液位浮球閥通過檢測污水池中的液位來完成,當液位由低到高到達工作水位時啟動污水泵,液位由高到低到達低水位時,關掉工作泵(液位通過液位開關來檢測),啟動風氣機時檢查旋轉方向是否正確,切忌反轉。
5、當調節池污水較少,液面低于水泵啟動液位時,水泵停止工作,這時,為使污水設備內生物膜的正常生長,曝氣機采用間歇啟動。
6、風機采用自動運行控制,兩臺風機按照已有設定交替運行。
7、設備控制中心在電控柜上按照設計編排工作時間一次完成。(無特殊情況下不得采用手動控制方式),手動控制通過面板上按鍵開關,由人工控制潛污泵、曝氣機等開啟和關閉。
8、一般情況下將控制柜置于自動位置上,由控制柜進行自動控制即可。平時只需一人每天定期視檢查、運行情況。
9.潛污泵安全操作規程及注意事項
a.開泵前的準備與檢查
開泵前應仔細對下列各項進行檢查(尤其是新安裝或大修后的水泵):電動機轉向、聯軸器的同心度和間隙、各部件螺栓是否緊固、用手轉動聯軸器是否靈活等。
b.開泵和停泵
開泵:開泵后出水,如無異常聲音、無振動等現象,就可正常運轉。如聲音異常或振動,應立即停泵檢查。 停泵:直接關閉電源即可。
c.運行中的注意事項
檢查各個儀表工作情況是否正常穩定,特別注意電流是否超過電機的額定電流,電流過大或過小都應立即停泵檢查;流量是否正常;注意機組的溫度、振動和噪聲等;注意管道是否漏水以及水池的水位等。
d.泵的保養
做好泵房、機組表面的清潔工作,同時檢查各部位的螺栓是否緊固;定期檢查水箱、葉輪,清除泵內垃圾;軸承潤滑油、潤滑脂要定期更換,通常潤滑油800小時換一次,潤滑脂2000小時換一次;水泵的常見故障及排除方法見水泵的時使用
七、維護保養及故障排除
1、必須注意污水中不得有大塊固體物質進入地埋式景區生活污水中水回用一級A達標排放,以免堵塞管道與孔口和水泵損壞;
2、設備人孔必須蓋好,以防發生意外或掉入大塊固體物質;
3、進入設備的污水PH值必須在6—9之間,偏酸偏堿會影響生物膜的正常生長;
4、不定期對風機、水泵進行檢查,以提高機器使用壽命;
5、必須保證曝氣機進氣口暢通。
6、故障排除:
故 障 | 原 因 | 排 除 |
污水流動不暢 | 管路或孔口有雜物堵住 | 用壓力水或壓縮空氣沖刷 |
曝氣量不足 | 曝氣管有異物堵塞 | 清理異物 |
污泥提升不暢 | 管道內有異物或閥門堵死 | 旋開閥門,用壓力水沖洗 |
7.常見故障及其解決方法:
7.1厭氧反應存在問題及解決方法
存在問題 | 原 因 | 解決方法 |
1、污泥生長過慢 | 1營養物不足,微量元素不足; 2進液酸化度過高; 3種泥不足。 | 1增加營養物和微量元素; 2減少酸化度; 3增加種泥。 |
2、反應器過負荷 | 1反應器污泥量不夠; 3每次進泥量過大間斷時間短。 | 1增加種污或提高污泥產量; 2減少污泥負荷; 3減少每次進泥量加大進泥間隔。 |
3、污泥活性不夠 | 1溫度不夠; 2產酸菌生長過快; 3營養或微量元素不足; 4無機物Ca2+引起沉淀。 | 1提高溫度; 2控制產酸菌生長條件; 3增加營養物和微量元素; 4減少進泥中Ca2+含量。 |
4、污泥流失 | 1氣體集于污泥中,污泥上浮; 2產酸菌使污泥分層; 3污泥脂肪和蛋白過大。 | 1增加污泥負荷,增加內部水循環; 2穩定工藝條件增加廢水酸化程度; 3采取預處理去除脂肪蛋白。 |
5、污泥擴散顆粒污泥破裂 | 1負荷過大; 2過度機械攪拌; 3有毒物質存在。 4預酸化突然增加 | 1穩定負荷; 2改水力攪拌; 3廢水清除毒素。 4應用更穩定酸化條件 |
7.2好氧反應存在問題及解決方法
存在問題 | 原因 | 解決方法 |
1、污泥發黑 | 氧化池DO過低,有機物厭氧分解析出H2S,其與Fe生成FeS | 增加供氧或加大污泥回流 |
2、污泥變白 | 絲狀菌或固著型纖毛蟲大量繁殖 | 如有污泥膨脹,參照污泥膨脹對策 |
進水PH過低,氧化池PH≤6絲狀型菌大量生成 | 提高進水PH | |
3、沉淀池有大快黑色污泥上浮 | 沉淀池局部積泥厭氧,產生CH4.CO2,氣泡附于泥粒使之上浮,出水氨氮往往較高 | 防止沉淀池有死角,排泥后在死角處用壓縮空氣沖或高壓水清洗 |
4、二沉池泥面升高,初期出水特別清澈,流量大時污泥成層外溢 | SV>90% SVI>20mg/l污泥中絲狀菌占優勢,污泥膨脹。 | 投加液,提高PH,用化學法殺死絲狀菌;投加顆粒碳粘土消化污泥等活性污泥“重量劑”;提高DO;間歇進水 |
5、二沉池泥面過高 | 絲狀菌未過量生長MLSS值過高 | 增加排液 |
6、二沉池表面積累一層解絮污泥 | 微型動物死亡,污泥絮解,出水水質惡化,COD、BOD上升,OUR低于8mgO2/gVSS.h,進水中有毒物濃度過高,或PH異常。 | 停止進水,排泥后投加營養物,或引進生活污水,使污泥復壯,或引進新污泥菌種 |
7、二沉池有細小污泥不斷外漂 | 污泥缺乏營養,使之瘦小OUR<8mgO2/gVSS.h;進水中氨氮濃度高,C/N比不合適;池溫超過40? C;翼輪轉速過高使絮粒破碎。 | 投加營養物或引進高濃度BOD水,使F/M>0.1,停開一個氧化池。 |
8、二沉池上清液混濁,出水水質差 | OUR>20mgO2/gVSS.h污泥負荷過高,有機物氧化不* | 減少進水流量,減少排泥 |
9、氧化池表面出現浮渣似厚粥覆蓋于表面 | 浮渣中見諾卡氏菌或纖發菌過量生長,或進水中洗滌劑過量 | 清除浮渣,避免浮渣繼續留在系統內循環,增加排泥 |
10、污泥未成熟,絮粒瘦小;出水混濁,水質差;游動性小型鞭毛蟲多 | 水質成分濃度變化過大;廢水中營養不平衡或不足;廢水中含毒物或PH不足 | 使廢水成分、濃度和營養物均衡化,并適當補充所缺營養。 |
11、污泥過濾困難 | 污泥解絮 | 按不同原因分別處置 |
過多,色白 | 污泥中毒 | 污泥復壯 |
進水過濃 | 提高MLSS | |
進水中無機還原物(S2O3 H2S)過高 | 增加曝氣強度 | |
COD測定受Cl¯影響 | 排除干擾 | |
13、進水PH下降 | 厭氧處理負荷過高,有機酸積累 | 降低負荷 |
好氧處理中負荷過低 | 增加負荷 | |
14、出水色度上升 | 污泥解絮,進水色度高 | 改善污泥性狀 |
7.3設備存在問題解決辦法
潛污泵故障及排除方法
故障現象 | 可能產生的原因 | 排除方法 |
流量不足或不出水 |
| 1.糾正電機轉向 2.排除雜物 3.換泵或降低裝置揚程 更換葉輪 |
不能啟動 |
|
|
定子燒壞 |
| 修理好電機后,使用前必須:
|
電流過大 |
|
|
八、操作現場環境衛生與防火措施
1.不安全因素及操作危害
1)設備安裝或構筑物需要設計的平臺、走道、洞口,如不設置防護欄桿或蓋板,可能發生人身事故。
2)在運轉過程中,電器設備可能發生的漏電、起火爆炸等事故。
3)廢水處理系統運轉中的危害來源于鼓風機房產生的噪音,廢水在處理過程中溢出的氣味。
2. 安全與工業衛生防范及治理措施
1)在設備的傳動部位裝有安全罩,防止人員誤觸。
2)各種機械設備設安全手動開關或緊急制動裝置;給操作人員發放勞動保護用品,如手套、工作帽等。
3)所有設備安裝或生產構筑物需要設計的平臺、走道、洞口,設置安全防護欄桿或蓋板,欄桿高度和強度符合國家勞動保護規定,防止發生人身事故。
4)對觸電防護要求較高的用電設備、插座等設置漏電保護裝置;用電設備及電器設備保護接零,電力線路重復接地;對所有正常情況下不帶電的電器設備金屬外殼及其它金屬體做保護接地。
5)所有產生靜電的設備進行防靜電接地,靜電嚴重的操作崗位裝有消除靜電裝置。
6)廠區主要通道和出入口設置路燈和應急照明燈。
7)工藝布局合理,保障運輸及人行通道暢通,靠運轉機械的通道設防護欄桿,保障行人及運輸安全。
8)設有超越、溢流等管道,防止設備失靈時造成危險。
9)在有建筑的生產車間設置通風設備,保障工人生產安全。
10)廢水處理站在運行前制定相應的安全規程,操作人員上崗前進行必要的專業技術培訓,以確保廢水站正常運轉。
11)廠內給水系統考慮消防的要求,按規范要求設置足夠的消火栓。
12)易燃易爆及有毒物品,設置倉庫專人保管,并滿足勞動保護規定。
13)容易產生噪音的設備,設置減振措施,同時將管理用房與生產車間通過隔音裝置分
九、注意事項
1.嚴禁在設備處于帶電運行的情況下進行維修工作。
2.運行時不得關閉潛污泵,正常維修除外。
3.在沒有足夠的保護設施下,不得進行維修處理設備。
4.不得向池中和管廊中丟棄垃圾和廢棄物。
5.非特殊工作,不得開啟維修口,以免發生危險。
6.在需下池檢修時,必須有保護人員在旁,不得單獨進行工作。
7.注意保護各類處理設備,不得在設備上擺放物品及攀爬。
8.注意保護各類測量儀表,防止磕碰。
9.需使用梯子進行操作時,需將梯子固定好,且必須由其他工作人員陪同,不得單人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