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泰興,靖江,如皋,通州油墨廢氣處理設備是生產噴漆廢氣處理設備,光催化處理設備,酸洗廢氣處理設備,廢氣凈化設備等200多個品種,并可根據用戶需要進行非標設計和生產
十二五”即將過去,一些污水處理廠“吃不飽”、管網建設滯后、污泥處置難、收費低等問題依然存在。“今后,污水處理廠究竟應該由政府全權負責還是堅持走市場化道路?”對于污水處理廠未來走向,陜西省人大環資委主任李健偉有些困惑。“污水處理廠是公益性的,政府就應把它管起來、管好,不要一推了之。”他在調查中發現,采取市場化模式運作的污水處理廠效率相對較高,但“前提是政府得給足錢”。“資本的本質是追逐利潤zui大化。行政命令解決不了污水排放不達標的難題。”李健偉擔憂的背后是我國污水處理廠治污反致污的尷尬處境。而這只是問題的冰山一角。
沒治污反致污
這是一組引人注意的數字。截至2015年6月底,陜西省已建成運行城鎮污水處理廠118座,實現縣級以上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處理能力391.55萬立方米/日,處理污水317.6萬立方米/日,處理率達82.7%。
數據之外,是陜西省城鎮污水處理能力的躍升。2015年二季度全國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和運行情況考核中,陜西省城鎮污水處理工作在全國綜合*5位。
面對這一令許多城市艷羨的名次,陜西省*局長馬小現卻高興不起來。今年,陜西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專項檢查發現,仍有不少生活污水處理廠淪為污染大戶,非國有企業尤甚。“比如,西安市臨潼區陜鼓水務有限公司連續多天超標排放。”馬小現這樣舉例說。
盡管這較過去已經有了明顯進步。2013年,陜西公開*季度全省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專項檢查結果:全省105家污水處理廠中,一季度超標排污57個,占全省污水處理廠的54%。“由于處理能力有限,渭河流域部分污水處理廠部分污水未經處理,超越管線直接排放;長武、富平等縣污水處理廠甚至利用溢流井、集水管等進行偷排污水。”馬小現回憶說。
但更糟糕的還在后面。“凡有工業廢水排入的生活污水處理廠,10次檢查中有七八次嚴重超標。”馬小現說,這些化工企業與污水處理廠的矛盾由來已久,企業認為“我給你交了錢你就該處理”,現實是他們的來水水質很不穩定,處理生活污水的污水處理廠常常難以處理。
原本應該成為水環保zui后一道防線的污水處理廠反成排污大戶,陜西省并不孤單。日前媒體披露,青海省西寧市兩家主要污水處理廠陷入窘境已有兩年多,由此形成了千萬噸級別的污水不達標排放。數個月前,環保部通報,北京市通州區次渠污水處理廠出水*超標排放,含鋅污泥處置存在環境安全風險。
據環保組織公眾環境研究中心(IPE)整理的一份違規監管記錄顯示:2008年至2013年間各地污水處理廠違規監管記錄達4961條,平均每座污水處理廠約有1.4條。其中,因出水水質超標而被披露的污水處理廠記錄占IPE數據庫記錄總數的三至四成,成為zui主要的違規原因;超標因子主要為大腸桿菌、總磷、氨氮等。
污水處理廠超標排放,這意味著什么?“污水流進河里了。”一位業內專家表示。
對陜西而言,威脅或許來得更加急迫。陜西是“南水北調”核心水源區——漢江、丹江的發源地,特殊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它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中肩負的重要使命。“污水處理廠排出的水不達標,板子到底打在誰身上?”陜西省人大環資委主任李健偉有些著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