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江醫院污水處理標準
【麗江醫院污水處理標準】
強化對小城鎮醫院醫療垃圾的處置和監督管理。 對于那些醫療條件較好的小城鎮醫院,各級醫療管理主管部門要積極協調有關地方消毒加強對醫院醫療垃圾處理設施的配備和使用情況的監督。 對于條件差、技術不強的小城鎮醫院,為了防止在處理醫療垃圾時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要求這些醫院就近把醫療垃圾運送到大中城市的焚燒廠集中焚燒。 小城鎮各醫院更應做好宣傳教育工作,提高醫患雙方的環保意識,齊抓共管,建立群眾參與的良好環境保護氛圍。
省、市等二級以上醫院雖大部分也有小型 或簡易 焚燒爐,專門焚燒醫療垃圾,但大都存在著設置位置不合理、爐體結構簡陋、煙囪低、焚燒不*、缺少除塵凈化的環保設施等問題,合格焚燒爐尚不到現有焚燒爐的1/5。這樣,焚燒后的醫療垃圾隱患仍難*消除。更何況,絕大多數區級醫院和個體診所等則根本談不上焚燒有些單位對醫療污物的危害認識不足。醫療污物含有大量致病細菌和有害化學物質,由于對其危害性認識不足和處理不當,會導致二次污染從而傳染疾病。從調查的情況來看,有些醫院的重視不夠,未派專人負責處理此項工作;有的醫院為了節省開支,寧愿將垃圾承包給個人或干脆在本院隨便將污物焚燒處理;個別醫院的后門或醫院圍墻外堆放著大量的廢瓶,其中也混雜有許多針筒、紗布等垃圾,既臟亂又影響院容,污染環境,危害人群健康。這些都與對醫療污染物危害性認識不足有密切關系。
我國城市醫療垃圾的處理部分采用的是與生活垃圾一樣的填埋方法,這一方法不僅引發了多起污染事故,而且給我國許多地區的水源和土壤環境帶來了*潛在的危害。
提高人們生活質量的標準,應該是的,要結合環境標準來評價,增加財富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從長遠來看,我們不僅是繼承了父輩的地球,更是借用了子孫的地球,我們留給子孫后代的土地和水源、森林和耕地、不但不能是帶有菌的,也不能是有潛在污染危險的。醫療廢棄物對人體和環境的影響具有潛在性、滯后性和持久性,管理的好壞關系到當代和后代人的生存和發展,關系到國家興衰。對它的管理和處理都必須尋找消毒新消毒有效的方法和途徑。分散處理與集中管理的模式不管是現在還是將來都是一種值得推廣的方法。
針對醫療廢棄物高危險的特點,特別是非典以后,各地從消毒到民間都開始重視對醫療廢棄物的處理,紛紛推行醫療廢棄物集中焚燒處理制度,無論是醫院本身還是民眾都稱贊這是件保護環境、維護人民健康的大好事。然而時隔不久,這項工作就暴露出*的弊端,隨著醫療廢棄物集中處理機制的建立,其收集、轉運、處理的環節增多了,但沒有合理有效的管理手段,帶給我們的不是安全,而是潛在的災難。醫療廢棄物屬于高危險性、高污染性廢物,其所含病菌是普通生活垃圾的幾十、幾百、甚*千倍,雖然其產生量僅占廢物總量的3%左右,但其危險程度遠比生活垃圾大得多,一般不對它們進行回收利用,我國和大多數國家的法律都對醫療廢棄物的回收利用作了禁止性規定。
【麗江醫院污水處理標準】
醫療廢水處理設備 -醫療污水處理基本工藝流程及設計原理 醫療綜合污水排放一般分成兩部分:其一為生活污水,其二為醫療污水,一般有相關*以及醫療實驗所產生的廢水。醫院污水來源及成分復雜,含有原性生物、有毒、有害的物理化學污染物和放射性污染等,具有空間污染、急性傳染和潛伏性傳染等特征,不經有效處理會成為一條疫病擴散的重要途徑和嚴重污染環境。
醫院污水處理設備設計工藝一般分為三級,不同的醫院根據國家要求采用不同等級:一級為隔渣、調節;二級為生化降解,三級為接觸消毒、過濾。醫院廢水一級處理主要通過格柵將污水中的動植物油和固體垃圾去除,通過調節池調節水量、調整水質;二級生化降解主要是A/O生物降解處理工藝,通過接觸反應,可以將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指標有效的降低到排放標準;三級處理是對醫院污水中的大量細菌進行有效滅菌處理,通過控制接觸消毒時間和投加藥劑方式,將細菌數量*控制在較低的水平,使過濾系統的出水保證達到水質要求。
1.醫療污水三級處理基本工藝流程:醫院污水---化糞池---集水池---消毒接觸池---排入市政
2.二級處理基本工藝流程:醫院污水---化糞池---集水池---生化曝氣池---沉淀池---消毒接觸池---排入市政
其中污水排放的水質的設計參數可以按一般生活污水水質進行設計,污水處理系統一般包含初沉池、接觸氧化池、二沉池、消毒池、消毒裝置、污泥池、風機房等,既可以建于地面,也可以深埋地下。
【麗江醫院污水處理標準】
醫院污水法處理根據醫院污水可生化性的特點,zui適宜采用生化法處理,屬中、小型污水處理工程。但由于醫院廣泛使用消毒劑,極易造成微生物生長不利,對生物處理造成威脅,處理效果不好。A/O法是眾多生化處理方式中處理效果較好的一種,但由于醫院污水的特殊性,往往造成掛膜不好甚至失敗,因此,掛膜好壞直接關系到污水處理工程的成功與否。
前置反硝化技術,簡稱A/O法,采用硝化和反硝化的生物脫氮方式,實現對污水的降解處理。硝化是在好氧條件下將氨氮氧化成硝酸鹽,反硝化是在厭氧條件無分子氧但有硝酸鹽態氧下和具有有機物供給反硝化菌碳能源時才能完成。法在工程中先將污水引入缺氧段段,以污水中的有機物作為碳能源,對硝酸鹽進行反硝化脫氮,有機物得到初步降解;出水進入好氧段段,有機物在此進一步降解和氨氮的硝化,并將硝化后的出水混合液回流至段,為段提供足夠的硝酸鹽進行反硝化。在段后仍設二沉池,沉淀污泥回流至段以保證充分的微生物量。
目前,有關生化法掛膜技術、方法研究較少,掛膜好壞對整個系統運行尤其O段處理效率至關重要。常用的掛膜方法是采用循環掛膜法,即把預先培養好菌種污泥與污水混合后,泵入反應器中,出水流入循環池,經過2—3天密閉循環后,以小流量進水對生物進行馴化,然后逐漸加大進水量,直至生物膜新陳代謝出現,微生物生長良好,掛膜結束,而后加大進水投入試運行。循環掛膜法一般需要2—3周的時間才能成功,時間長,操作也不方便,另一方面,采用這種方式形成的生物膜固著不太理想,當沖擊負荷較大時易脫落,從而導致恢復周期長,甚至需重新掛膜。
調試及運行實例
某醫院采用A/O法處理污水,設計處理量4.5立方米每小時,按常規調試法,發現氨氮去除率較低,(O)段溶解氧為0.2mg/L,鏡檢未發現原生動物和后生動物,填料上有少量絲狀菌,排泥少。綜合以上分析認為掛膜不好,需重新掛膜。
取啤酒廠污水處理站二沉池污泥做菌種污泥,投入到(O)段,同時加入尿素5Kg、磷酸二氫鉀1.5Kg,用(A)段出水加滿(O)段,停止進水,悶曝24小時,溶解氧控制在間。悶曝結束后,用(A)段水更換1/2(O)段水量,投加營養鹽,悶曝,重復上述操作三次后目測可見填料上已附有淺黃色膜狀物。此時可進水馴化,按設計進水量20%注水,當COD去除率在達到5%—60%時,再按40%,60%,80%注水。全負荷進水后,COD去除率在85%左右時,鏡檢可見大量菌團,并有原生動物和后生動物,微生物生長、生物膜新陳代謝良好,掛膜培養結束,即投入試運行。工程試運行個月后,監測結果表明處理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