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
【臨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
目前深度處理凈化槽技術已經非常成熟,出水可以實現BOD5<10mg/L、TN<10mg/L、TP<1mg/L的水平(表1)。凈化槽構造標準(建設省告示1292)
小型凈化槽的構造(厭氧濾床接觸曝氣工藝)凈化槽的法律體系及補助金制度在上世紀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期的高速經濟發展時期,日本民眾追求更加舒適的生活方式,水馬桶的需求急劇上升,用于處理廁所污水的單獨式凈化槽得到迅速發展。1960年日本制定了部凈化槽工業標準(JISA3302)《凈化槽人使用人員計算方法》。1969年日本建設省頒布《凈化槽構造標準》。到上世紀80年代初期為止,凈化槽一直作為處理廁所和糞便污水的有效設備而得到廣泛地普及。
上世紀70年代初期,日本研發了小型合并式凈化槽,即能夠處理包括糞便、廚房、洗浴、洗衣等所有生活污水。1980年日本修改《凈化槽構造標準》,增補5人槽以上的合并式凈化槽的構造標準,1988年再次修改標準,增補了5人槽到10人槽的合并式凈化槽構造標準。
1983年5月日本制定了《凈化槽法》(表2),對分散污水治理進行全面規定,成為目前日本農村分散污水治理的主要法律依據。《凈化槽法》是一部將凈化槽的生產、安裝、維護管理等各個環節進行統一規范的法律,同時明確了與凈化槽產業有關個人和企業的義務和責任,建立了凈化槽技術人員的資格認定制度。1985年10月《凈化槽法》正式實施。2000年《凈化槽法》再次修,單獨式凈化槽從定義上被刪除;2006年單獨式凈化槽從構造標準上被刪除。從此以后,單獨式凈化槽的安裝及生產均被禁止。
1987年為了進一步推廣合并式凈化槽,日本厚生省成立了凈化槽對策室(現為環境省凈化槽推進室)。在污水的大力推動下,同年創立了污水對個人安裝的家用小型凈化槽的補助金制度——“凈化槽安裝建設事業”制度,并于1994年創立了*污水對地方污水實施的安裝家用小型凈化槽的補助金制度——“市町村凈化槽建設推進事業”制度(圖3)。
日本凈化槽國家補助制度示意圖補助金額及補助方式根據行政區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但經過補助后凈化槽使用者負擔的平均費用基本上不超過公共排水系統使用者每月所繳納的排污費。同時,根據使用不同處理效果,凈化槽補助金額度也存在差異。如有的地方對于高脫氮除磷的新型凈化槽給予較高的補助金,其額度可達到5人槽的補助金為55.5萬日元、7人槽69萬日元、10人槽96萬日元。2007年度4月開始,對于舊式凈化槽改為合并處理凈化槽時可追加9萬日元作為其處理費,也有的城市給予10萬日元的補助。對于正在運營的凈化槽的動力費也給予適當的補助援助,如有的地區給予一定的電費補貼。另外還給予凈化槽的法定年檢每年5千日元及日常檢查1.5萬日元,污泥清掃等每年1萬日元,三樣加起來一年污水高3萬日元的補助金。
1987年是實行補助金制度的年,全國有55個村鎮安裝凈化槽,補助金額為1億日元,4年后已普及到800多個村鎮,補助金額達53億日元。上世紀90年代日本凈化槽安裝數量以超20萬臺/年遞增。2006年,凈化槽補助金達270億日元(圖4)。
日本政策體系下凈化槽發展成效
自1983年《凈化槽法》頒布以及1987年家用小型凈化槽的補助金制度及“凈化槽安裝建設事業”制度實施后,凈化槽設備使用數量呈現一個快速遞增的形態。凈化槽(單獨式與合并式)安裝數量由1983年的500萬臺增長到2001年的882萬臺,增長了進一倍。
1994年,“市町村凈化槽建設推進事業”制度及補助金制度的頒布和實施,更加促進了凈化槽在日本的普及。2000年《凈化槽法》修訂,單獨處理凈化槽從定義上被刪除;2004年促進合并處理凈化槽發展的推進事業部設置——法令的修改以及推進事業部的設置,*的促進了合并處理凈化槽的發展。2001~2012年,合并處理凈化槽安裝臺數由176萬臺增長到323萬臺,增長了84%;而單獨處理凈化槽安裝臺數由705萬臺減少為453萬臺,減少了36%。2012年,合并處理凈化槽與單獨處理凈化槽安裝數量比例基本接近1:1(圖5)。
1983-2012年日本凈化槽設備安裝使用情況(臺)
【】
從凈化槽的普及情況來看,雖然凈化槽的普及人口及普及率遠遠小于下水道,但呈現一個逐年上升的態勢。1999~2013年,凈化槽普及人口由872萬人增長到1121萬人,普及率由6.9%上升到8.9%(圖6)。尤其是在5萬人以下的村落,凈化槽普及情況發展迅速,普及率由2001年的12.7%上升到2013的18.3%
摘要:引進日本凈化槽技術在中國浙江農村污水處理中應用,探索凈化槽技術在浙江農村地區的推廣應用前景。膜式凈化槽污水處理系統應用*的浸沒式平板膜組件,采用MBR工藝,實現對污水中有機物、氮和磷營養鹽類的有效去除。
正常工況條件下,監測結果表明,處理系統對COD、BOD5、氨氮、總磷和懸浮物的平均去除率分別為83.64%、84.46%、97.94%、94.13%和93.95%。膜式凈化槽系統處理出水水質好且穩定,可直接回用,適宜對水質要求較高和經濟條件較好的地區選用。今后在中國農村推廣應用凈化槽,需加強維護管理制度建設。
農村環境保護工作不僅與農民利益息息相關,還會嚴重影響廣大居民的菜籃子、米袋子和水缸子。
2010年次全國污染源普查結果顯示,農業源污染物化學需氧量(COD)的排放量占排放總量的43.7%,農業源總氮(TN)、總磷(TP)分別占排放總量的57.2%和67.4%。隨著城市污水和工業廢水處理率的提高,農村排放的污水已成為我國水體污染的重要污染源。對浙江省河網地區,個典型村落的調查表明,農村排污對河浜的污染嚴重,河浜水質均為劣V類。
國內外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依照原理分為厭氧生物技術、好氧生物技術和生態處理技術等,具體技術工藝包括化糞池、沼氣池、接觸氧化池、生態濾池、穩定塘、人工濕地和土地滲濾等。我國現行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主要針對有機污染物去除,對氮、磷營養鹽類的去除率不高或去除效果不穩定,而氮磷營養鹽是造成水體富營養化的主要污染物。推廣應用對有機物、氮和磷去除率高的污水處理技術工藝或設備是現今農村污水處理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發達國家在農村污水防治方面起步早,積累了一些經驗,技術工藝對有機污染物、氮和磷營養鹽類的去除能力強,值得我國借鑒。
日本凈化槽(Johkasou)技術是在農村分散污水處理方面應用的一體化處理設施技術,發源于20世紀60年代,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一套比較完善的技術管理體系,在保護日本鄉村水環境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膜式凈化槽是深度處理類型凈化槽,采用生物處理和膜分離相結合的MBR工藝,能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有機物、氮、磷和懸浮物等。
借鑒日本凈化槽技術在鄉村污水處理方面的經驗,探索凈化槽技術在中國農村污水處理中的應用前景,對于推進農村污水處理,改善農村水環境具有重要意義。本項目引進日本凈化槽技術在安吉縣山川鄉續目村生活污水處理中應用,解決續目村生活污水直排入河的問題。安吉縣山川鄉續目村位于太湖流域東苕溪上游,生活污水的處理可以帶動周邊地區鄉村污水治理和環境改善,為太湖流域清水入湖目標的實現提供技術支撐。
今年3月,在同安汀溪水庫上游的五峰村,由廈門理工學院聯合廈門市*、日本株式會社建設技術研究所共同建立的福建省*采用生物繩凈化槽處理農村生活污水的示范工程投入使用。根據初步檢測結果,出水水質達到生活污水排放一級標準的A標準。
“占全國總面積90%、人口是城市人口兩倍多的廣大農村缺乏排水管網設施與污水處理系統,農村生活污水自流排入河流、湖泊等水體,如果沒有及時處理容易引起水體富營養化。
項目負責人、廈門理工學院水資源研究所所長朱木蘭教授介紹說,一些重要的水源地如水庫一般位于山區,周遭都是農村,農村生活污水具有含氮磷較高的特點,*地影響了水源地的供水水質安全,因此研究探討經濟適用的農村污水處理技術非常重要。
據了解,在各種污廢水處理方法中,生物處理方法一直是主導的處理技術,其中又以普通活污水污泥法為主流技術。但是普通活污水污泥法存在運行管理復雜,活污水污泥膨脹,產生的污泥量大等問題。本項目采用生物膜接觸氧化法,通過接觸材料表面產生生物膜來處理水中的有機物,氮和磷。生物繩是新型的接觸氧化材料,將其設置在反應槽中成林立狀態,微生物附著其上形成生物膜,使污水中的有機物被氧化分解而達到水質凈化。
【】
除了所應用的技術以外,項目另一個特色是針對農村基礎設施薄弱和污水排放特點。首先是一體式、小型便利,十分適合于農村分散住戶的污水處理。其次,示范工程建成后,項目團隊先后幾次對COD、BOD、氨氮、總氮、總磷等主要水質指標進行跟蹤監測。結果表明,出水水質達到了生活污水排放一級標準的A標準。
廈門市*表示,按照美麗廈門戰略規劃三年行動方案,廈門市全面推進農村小型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將重要水功能區地表水水質達標率提高到80%以上。“該項目試驗結果將為廈門市今后農村污水處理方式的選擇提供決策參考。
生活污水處理一般根據生活污水的利用或排放去向并考慮水體的自然凈化能力,確定污水的處理程度及相應的處理工藝。目前,生活污水的處理用的污水多的是使用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處理后的污水,無論用于工業、農業或是回灌補充地下水,都必須符合國家頒發的有關水質標準。污水人類生活過程中產生的污水,是水體的主要污染源之一。主要是糞便和洗滌污水.城市每人每日排出的生活污水量為150—400L,其量還與生活水平密切關系。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有機物,如纖維素、淀粉、糖類和脂肪蛋白質等;也常含污水原菌、病毒和寄生蟲卵;人喝了被污染的水或吃了被水體污染的食物,就會對健康帶來危害,所以對生活污水的處理日益引起人的重視。污水對于生活污水的處理,首先要的是有這個意識,然后還需要靠一體化生活污水處理設備與技術去解決問題。一個是防范意識,一個是治理,糾正措施,防治結合。污水1.防患于未然:首先對生活污水、工業污水、飲用水有概念的認識,并知道其產生的根源;第二就是預防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主要是防止病源的傳染,認真隔離廢水與直飲水的區間,并對水中毒所產生的狀態提前預警;再就是污水需要對自來水及生活污水的排放嚴格按標準執行。污水2.第二個是治理:首先,在人類生活的過程中,自然會產生很多污水,大多數情況下都是自然排放,沒有標準。當有毒物質集聚到一定程度并反生化學反應時,會引發很多病莓以我們未能察覺的方式通過水管道去傳遞。對人體健康與安全產生威脅。第二是對于一些水資源緊缺的地方,中水回收或者說生活污水處理再利用來講,有著更經濟的效能。第三,對于生活污水的治理,采用高效率的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與技術,讓人與病源豎立屏障。污水春雷環境工種所生產的一體化生活污水處理設備,不但在生活污水處理中有很好的效果,與生活污水類似的工業污水、醫院污水同樣適用。其采用的是*的生物處理工藝,在總結國內外生活污水處理裝置的運行經驗上結合自己的科研成果和工程實踐,設計出一種可地埋設置的成套有機污水處理裝置,集去除BOD5/COD/NH3-N于一身,具有技術污水能穩定可靠,處理效果好,投資少,自動化運行,維護操作方便,不占地表面積,不需蓋房,不需采暖保溫等優點。地面之上可種花草,不影響周圍環境。為您的生活環境保駕護航,適用于小區、商場、辦公樓、學校、、醫院、村莊等。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七大以來,我國明顯加快了新農村建設的步伐,大力發展新農村或小城鎮建設,對于帶動農村經濟或小城鎮的發展是一大戰略。但是,在發展農村經濟或小城鎮經濟的同時,又帶來了環境污染問題,治理污染保護環境,是可續發展的又一大重大舉措。
我國新農村和小城鎮建設,涉及到的環保問題,主要有農村污水污染和農村垃圾污染兩個方面。在農村污水污染方面,主要是生活污水污染、畜牧養殖污水污染、化肥污染、也有一些工業污染和其他污染。這些污染物與生活污水混合外排,所以農村污水實際上是上述污水的總稱。
⑴、排水納污面積小、污水量少、變化系數大、進水水質和水量波動較大。
⑵、某些農村還有一定程度的工業廢水與生活污水合流排放,由于受到經濟條件制約,一些工業企業很可能存在超標排放現象,給水質造成一定沖擊。
⑶、新農村建好后,可能因管理跟不上等原因造成污水、雨水不能*分流,收集的污水中,有一定的雨水入流和地下水入滲。
⑷、新農村可能出現跳的發展,近期污水量比少,而遠期污水量較大。
⑸、由于經費問題或基礎設施不完善、技術力量薄弱等原因,即使建好了污水處理站,社區也可能難以維持能耗高、維修量大、管理復雜的處理系統。因此,我國新農村污水處理應該選擇經濟、高效、節能、簡便易行、處理效果好、抗沖擊能力強,運行穩定的污水處理新工藝新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