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方法
【杭州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方法】
公司主營的產品有:一體化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生活污水、醫院污水設備,氣浮設備,機械格柵、格柵除污機,刮吸泥機系列,曝氣裝置等。歡迎社會各界朋友光溜本廠參觀考察,洽談業務。
加強農村生活污水收集、處理與資源化設施建設,避免因污水直接排放而引起的農村水體、土壤和農產品污染,確保農村水源的安全和農民身心,是新農村建設中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村莊整治工作的重要內容,也是農村人居環境改善需要解決的迫切問題。
我國農村生活污水有以下特征:(1)面廣、分散。村莊分散的地理分布特征造成污水分散,難于收集。(2)來源多。除了來自人糞便、廚房產生的污水外,還有家庭清潔、生活垃圾堆放滲濾而產生的污水。例如,太湖洗衣占生活污水的21.6%,巢湖、滇池大約為17.9%(P43-46)。(3)增長快。隨著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農村生活方式的改變,生活污水的產生量也隨之增長。(4)處理率低。以浙江省麗水市的農村污染情況為例,每年全市農村人糞尿產生總量約180萬噸,經化糞池處理的量約為23.03萬噸,處理率僅為12.9%。
如果不對農村生活污水處理采取有效的措施,會觸發農村醫療和經濟建設等方面的系列問題,甚至造成傳染病的產生與擴散,因而,我們必須提高對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問題的重視程度。近年來,隨著地方經濟實力的增強,尤其是發達省份在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以后,逐步認識到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問題的重要污水,并開始采用一些實用、合理、低能耗和低運行費用的技術來處理污水;
在我國,特別是在缺水干旱地區,穩定塘是實施污水資源化利用的有效方法,近年來成為我國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著力推廣的一項技術。與傳統的二級生物處理技術相比,高效藻類塘具有很多*的污水質,對于土地資源相對豐富,但技術水平相對落后的農村地區來說,是一種較具推廣價值的。李旭東等采用高效藻類塘系統處理太湖地區農村生活污水,污水COD??cr?的平均去除率在70%以上,氨氮(NH?3-N)的平均去除率高達93%,磷的平均去除率為55%(P61-64);陳鵬采用高效藻類塘處理生活污水,取得了穩定的處理效果:CODcr、污水BOD5、NH3-N污水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別達到75%、60%、91.6%和50%。
在我國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的實踐中,污水通用、節儉、能夠體現環境效益與社會效益結合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方式是厭氧沼氣池。它將污水處理與其合理利用有機結合,實現了污水的資源化。污水中的大部分有機物經厭氧發酵后產生沼氣,發酵后的污水被去除了大部分有機物,達到凈化目的;產生的沼氣可作為浴室和家庭用炊;厭氧發酵處理后的污水可用作澆灌用水和觀賞用水。在農村有大量可以成為沼氣利用的原材料:農作物秸稈和人畜糞便等。研究表明,農作物秸稈通過沼氣發酵可以使其能量利用效率比直接燃燒提高4~5倍;沼液、沼渣作飼料可以使其營養物質和能量的利用率增加20%;通過厭氧發酵過的糞便(沼液、沼渣),碳、磷、鉀的營養成分沒有損失,且轉化為可直接利用的活污水態養分——農田施用沼肥,可替代部分化肥。沼氣池工藝簡單,成本低(一戶約需費用一千元左右),運行費用基本為零,適合于農民家庭采用。而且,結合農村改廚、改廁和改圈,可將豬舍污水和生活污水在沼氣池中進行厭氧發酵后作為農田肥料,沼液經管網收集后,集中凈化,出水水質達到國家標準后排放。污水污水污水
沼氣池處理技術已在我國一些地方得到了有效推廣和使用。浙江全省有352個村實施了生活凈化沼氣工程,累計建成沼氣池83.3萬立方米,年處理生活污水8污水170萬噸,年產沼氣4污水295萬立方米,年可替代標準煤近3萬噸。四川省結合新農村建設,開展“鄉村清潔工程”,以戶或聯戶為單元,建設沼氣池和生活污水厭氧凈化池,有效解決人畜糞便、生活污水、垃圾污染等農村環境難題,出現家園清潔和村容整潔的新面貌。
【杭州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方法】
地下土壤滲濾法在我國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益受到重視。中科院沈陽應用生態所“八五”、“九五”期間的研究表明,在我國北方寒冷地區利用地下土壤滲濾法處理生活污水是可行的,且出水能夠作為中水回用;1992年北京市科學研究院對地下土壤毛管滲濾法處理生活污水的凈化效果和綠地利用進行了研究;清華大學在2000年國家*重大專項中,首先在農村地區推廣應用地下土壤滲濾系統,取得了良好效果:對生活污水中的有機物和氮、磷等均具有較高的去除率和穩定污水,CODcr、BOD5、NH3-N和TP的去除率分別大于80%、90%、90%和98%。
目前,北京、深圳等都采用了這一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云南省澄江縣撫仙湖邊的馬料河濕地工程于2003年10月建成運行,每天可凈化污水4萬多立方米,凈化后的水質優于地表水三類標準。有關研究表明,在進水污染物濃度較低的條件下,人工濕地對BOD5的去除率可達85%~95%,對CODcr的去除率可達80%以上,對磷和氮的去除率分別可達到90%和60%。
除此以外,浙江、廣東、天津和江蘇等地還分別在無動力、地埋式厭氧處理系統、雨污分離管網輸送集中處理和生物投菌治理污水等技術方式應用方面進行了探索與嘗試,也都取得了一定的進展。
全國農村每年產生生活污水約80多億噸[1](P8),而96%的村莊沒有排水渠道和污水處理系統,生活污水隨意排放。有人這樣形容中國農村的人居環境現狀:假如把全國的村莊合并為10個村的話,4個村沒有自來水;3個村在豬圈或廁所旁打了一口井,供人們飲用;10個村莊都把臟水往外潑;9個村莊還在使用傳統旱廁;9個村莊仍然隨便找個地方填埋垃圾;4個村莊下雨出不來;5個村莊夜里進不往。
我國農村生活污水有以下特征:(1)面廣、分散。村莊分散的地理分布特征造成污水分散,難于收集。(2)來源多。除了來自人糞便、廚房產生的污水外,還有家庭清潔、生活垃圾堆放滲濾而產生的污水。例如,太湖洗衣廢水占生活污水的21.6%,巢湖、滇池大約為17.9%[2](P43-46)。(3)增長快。隨著農民生活水平的進步以及農村生活方式的改變,生活污水的產生量也隨之增長。(4)處理率低。以浙江省麗水市的農村污染情況為例[3],每年全市農村人糞尿產生總量約180萬噸,經化糞池處理的量約為23.03萬噸,處理率僅為12.9%。污水
未經處理的生活污水肆意排放,嚴重污染了農村的生態環境,直接威脅廣大農民群眾的身體健康以及農村的經濟發展。一方面,未經處理的生活污水自流到地勢低洼的河流、湖泊和池塘等地表水體中,嚴重污染各類水源;另一方面,生活污水也是疾病傳染擴散的源頭,輕易造成部分地區傳染病、地方病和人畜共患疾病的發生與流行。目前全國農村的自來水普及率只有34%左右,還有3億多農民存在飲水安全題目。在浙江省麗水市農民家庭用水水質的抽樣檢測結果中,63個水樣中大腸桿菌、渾濁度等主要指標超標的占72%。水源地水質低的狀況與農村生活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放有直接的因果關系[3]。
污水處理污水高的目標是實現資源消耗減量化(Reduce)、產品價值再利用(Reuse)和廢棄物質再循環(Recycle),水資源的利用要實現從“供水—用水—排水”的單向線污水水資源代謝系統向“供水—用水—排水—污水回用”的閉環式水資源循環系統過渡[4](P21-27)。對于農村的分散生活污水,工藝簡單、處理效果有保證、運行維護簡便的分散型污水處理系統(Decentralized污水Sanitation污水and污水Reuse,DESAR)是一種具有污水佳綜合效益的選擇,它包含污水處理和資源化利用雙重意義,夸大分質就地處理和盡可能回收營養物質[5]。污水
國外一些國家在農村分散生活污水處理技術的研究和應用方面,積累了很多經驗,值得學習和鑒戒。該系統利用污水澆灌達到污水處理的目的,能有效實現污染物往除和污水減量的雙重目標,既可滿足作物對水分與養分的需求,又可降低污水中的氮、磷、鉀含量,避免污水直接排進水體后,導致水體富營養化。該系統對總磷(TP)、總氮(TN)、生物耗氧量(BOD5)和化學耗氧量(CODcr)的往除率分別能達到97%~99%、82%~86%、93%和75%~86%[6](P79-81)。
【杭州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方法】
該系統將污水投配到土壤表面具有一定構造的滲濾溝中,污染物通過物理、化學、微生物的降解和植物的吸收利用得到處理和凈化。美國、日本、澳大利亞、以色列、俄羅斯和西歐等國一直十分重視該系統的研究和應用,在工藝流程、凈化方法和構筑設施等方面做到了定型化和系列化,并編制了相應的技術規范。該技術對懸浮物、有機物、氨氮、總磷和大腸桿菌的往除率均較高,一般可達70%~90%[7](P953-964),而且基建投資少、運行用度低、維護簡便,整個系統埋在地下,不會散發臭味,能保證冬季較穩定的運行,便于污水的就地處理和回用。因此,對于水資源供需矛盾日益緊張、生活污水污染日趨嚴重的廣大農村,該技術具有很強的技術和經濟上風。同時可以查污水處理工程網更多技術文檔。
沼氣池處理技術已在我國一些地方得到了有效推廣和使用。浙江全省有352個村實施了生活凈化沼氣工程,累計建成沼氣池83.3萬立方米,年處理生活污水8污水170萬噸,年產沼氣4污水295萬立方米,年可替換標準煤近3萬噸[12]。四川省結合新農村建設,開展“鄉村清潔工程”,以戶或聯戶為單元,建設沼氣池和生活污水厭氧凈化池,有效解決人畜糞便、生活污水、垃圾污染等農村環境困難,出現家園清潔和村容整潔的新面貌。
在我國,特別是在缺水干旱地區,穩定塘是實施污水資源化利用的有效方法,近年來成為我國著力推廣的一項技術。與傳統的二級生物處理技術相比,高效藻類塘具有很多*的污水質,對于土地資源相對豐富,但技術水平相對落后的農村地區來說,是一種較具推廣價值的污水處理技術。李旭東等采用高效藻類塘系統處理太湖地區農村生活污水,污水COD??cr?的均勻往除率在70%以上,氨氮(NH?3-N)的均勻往除率高達93%,磷的均勻往除率為55%[13](P61-64);陳鵬采用高效藻類塘處理城市生活污水,取得了穩定的處理效果:CODcr、污水BOD5、NH3-N污水和TP的均勻往除率分別達到75%、60%、91.6%和50%[14]。
目前,北京、深圳等城市都采用了這一技術處理生活污水。云南省澄江縣撫仙湖邊的馬料河濕地工程于2003年10月建成運行,天天可凈化污水4萬多立方米,凈化后的水質優于地表水三類標準。有關研究表明[15](P1-8),在進水污染物濃度較低的條件下,人工濕地對BOD5的往除率可達85%~95%,對CODcr的往除率可達80%以上,對磷和氮的往除率分別可達到90%和60%。
地下土壤滲濾法在我國日益受到重視。中科院沈陽應用生態所“八五”、“九五”期間的研究表明,在我國北方嚴冷地區利用地下土壤滲濾法處理生活污水是可行的,且出水能夠作為中水回用[16](P111-119);1992年北京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對地下土壤毛管滲濾法處理生活污水的凈化效果和綠地利用進行了研究[17](P4-7);清華大學在2000年國家*重大專項中,首先在農村地區推廣應用地下土壤滲濾系統[18](P57-61),取得了良好效果:對生活污水中的有機物和氮、磷等均具有較高的往除率和穩定污水,CODcr、BOD5、NH3-N和TP的往除率分別大于80%、90%、90%和98%。
除此以外,浙江、廣東、天津和江蘇等地還分別在無動力、地埋式厭氧處理系統、雨污分離管網輸送集中處理和生物投菌治理污水等技術方式應用方面進行了探索與嘗試,也都取得了一定的進展
保護好農村水環境是保障農業生產發展、創建優美鄉村的基礎。開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是改變農村生活污水無序排放現狀、改善農民生活條件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需要。我國有60多萬個行政村、250多萬個自然村,居住生活著2億多農戶,由于各地情況千差萬別,農村生活污水處理不能實行一刀切的政策,必須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提出符合各地實際的生活污水處理方式與措施。
把農村生活污水的處理作為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污水要充分利用國家新農村建設的良好政策環境,加強各地農村生活污水的處理工作。基于農村生活污水污染產生的多方面原因,要結合新農村建設中改廁、改廚和改圈的工作,配套建設污水處理設施。要在相關政策法規的制定、污水治理的配合和農村水污染綜合治理技術支撐體系的建立等方面綜合采取措施,加強污染源控制,推進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和有效運轉,實現農村水環境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