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埋式養殖場污水處理設備
在污水處理方面,直到不久前,一些城市還采用一級或一級強化處理工藝技術,出水達不到國家二級排放標準對除去有機污染物的要求。
:許福強
:(同號)
簡介:
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是將一沉池、I、II級接觸氧化池、二沉池、污泥池集中→體的設備,并在I、II級接觸氧化池中進行鼓風曝氣,使接觸氧化法和活性污泥法有效的結合起來,同時具備兩者的優點,并克服兩者的缺點,使污水處理水平進一步提高。
地埋式養殖場污水處理設備
本工程采用生物膜法:缺氧----好氧(A/0)處理工藝。A/O即缺氧+好氧生物接觸氧化法是一種成熟的生物處理工藝,具有容積負荷高、生物降解速度快、占地面積小、基建和運行費用低等優點,可替代原有城市污水處理采用的普通活性污泥法,特別適用于中、高濃度工業廢水的處理,且省、占地少、處理效率高。
A2O工藝地埋式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在污水處理中屬于污水生化處理設備,所以只要具有可生化性的污水便可以用此設備處理,現在我就跟你匯報一下這種設備適用哪幾類污水處理:小區、醫院、賓館酒店、學校等生活污水,屠宰、養殖、食品加工、水產加工等高濃度有機污水。
人工濕地適合處理純生活污水或雨污合流污水,占地面積較大,宜采用二級串聯;生物濾池的平面形狀宜采用圓形或矩形。填料應質堅、耐腐蝕、高強度、比表面積大、孔隙率高,宜采用碎石、卵石、爐渣、焦炭等無機濾料。
設計依據
1、《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標準》(GB3096-93);
2、《室外排水設計規范》(GBJ14-87);
3、《給水排水工程結構設計規范》(GBJ69-84);
4、《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
一級處理主要是去除污水中呈懸浮狀態的固體物質,常用物理法。一級處理后的廢水BOD去除率只有20%,仍不宜排放,還須進行二級處理。二級處理的主要任務是大幅度去除污水中呈膠體和溶解狀態的有機物,BOD去除率為80%~90%。
——設計原則
1、充分考慮二次污染的防治,設備要求噪聲低,處理站附近區域無明顯異味,處理設施要有密封措施,盡量減少對周圍環境的影響;
2、系統操作簡單,維護管理方便;
3、處理系統能自動運行,經常性運行費用低,省;
4、污泥產生量少,并能保證污泥有可靠的出路;
5、處理設施應具有較大的適應性、應急性、可滿足水質、水量的變化,并考慮突發事故狀態的各種應急措施
污水處理可采用“預處理→一級強化處理→消毒”的工藝。通過混凝沉淀(過濾)去除攜帶病毒、病菌的顆粒物,提高消毒效果并降低消毒劑的用量,從而避免消毒劑用量過大對環境產生的不良影響。
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的操作流程:
一、安裝調試人員首先要打開進水閥門、出水閥門,啟動設備進水提升水泵,將調節池(可土建)的污水輸送到地生活污水處理設備中開始。
二、對于初次使用及調試的設備,當水位達到設備 1/2 高度時停止水泵進水,打開風機進 水閥,開啟風機,緩緩打開風機出風閥,向接觸氧化池內曝氣48 小時后再啟動進水提升水泵將污水加入至設備 3/4 處,再向池內曝氣 24 小時;
三、工作人員要用手觸摸填料是否有粘狀感,同時觀察水體微生物生長情況,直至填料上生長出一層橙黃色生物膜,方可連續向設備輸送污水,水量應逐步增加至設計 水量;
四、定時觀察水中微生物生長情況,發現異常應及時控制進水水量加以調整;
五、要觀察二沉池水流流態,出水堰集水必須均勻,一般每隔 24 小時必須排泥一 次,排泥時打開排泥電磁閥,利用氣提方式將二沉池內的污泥提升至污泥池;
六、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根據需要在消毒池內加入消毒劑(氯晶片等) ,二沉池來水經過消毒劑加藥罐,藥劑部分溶解,達到消毒的目的。經處理過的水在清水箱內停留約 0.5 小時后,就達到了排放要求,可以向外界受水體排放;
七、設備調試結束并正常運行后,系統即可進入自動運行。現場 將水泵、風機的操作切換在自動運行狀態,由于電氣操作控制柜是利用 PLC 自動控制程序, 在設備出廠前就已經加以了程序編制(一般每班各切換一次) ,運行時不必另行設置; 八、使用方應不定期對出水水質按照環保排放要求進行檢測,以保證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正常運行。
按污水來源分類,污水處理一般分為生產污水處理和生活污水處理。生產污水包括工業污水、農業污水以及醫療污水等,而生活污水就是日常生活產生的污水,是指各種形式的無機物和有機物的復雜混合物,包括:①漂浮和懸浮的大小固體顆粒;②膠狀和凝膠狀擴散物;③純溶液。
污水處理工藝CCAS上*的優勢:⑴曝氣時,CCAS污水處理的污水和污泥處于*理想混合狀態,保證了BOD、COD的去除率,去除率高達95%。⑵“好氧-缺氧”及“好氧-厭氧”的反復運行模式強化了磷的吸收和硝化-反硝化作用,使氮、磷去除率達80%以上,保證了出水指標合格。⑶沉淀時,整個CCAS反應池處于*理想沉淀狀態,使出水懸浮物極低,低的值也保證了磷的去除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