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石生活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哪家做的比較好--處理工藝流程有如下:
1、污水流經機械格柵,將水中漂浮物及粒徑大于3mm的固體雜物阻撓,排至框中;污水流入污水集水池,污水泵將污水至歸納污水調理池。設有污水水質在線監測儀,監測污水水質,當污水質嚴峻變劣時,中止取用城市污水。
2、廠區排水廠區排水集水井,廠區污水泵將集水井內的廠區排水至歸納污水調理池。
3、污水經調理池水量調理、水質均化后,由歸納污水泵以必定流量流入水解好氧池進行水解好氧生化處理,*降解水中有機污染物。
4、經生化處理后的污水流進機械反響器,主動盯梢變量加藥加藥設備依據變化的水質次序分別向機械反響器內投加適量的絮凝劑(PAC)、助凝劑(PAM)。在機械拌和的作用下,藥劑與污水敏捷混合,進行絮、助凝反響,構成絮凝體后機械反響器,流入氣浮設備。
5、在氣浮設備中,水中絮凝體與很多微細氣泡結合,運用浮力上升,漂浮在水面,構成浮渣,守時開動刮渣機,將浮渣刮去,使固、液別離。(至此被處理的污水水質已契合污水歸納排放(GB7879-96)類污染物高答應排放濃度及第二類污染物高答應排放濃度一級)。
6、污水流入中心水池,清污水泵將中心水池中的清污水加壓,經纖維球過濾器濾去水中的懸浮物;經活性炭過濾器去除水中有機物、除臭、脫色。
7、污水流入中水箱,向中水箱內投加臭氧,殺滅微生物、,水質已到達處理水質要求,排至冷卻塔。
8、當過濾器阻力增大到規定數值時,進行反沖刷,切換閥門,使過濾器處于反洗狀況,敞開反沖刷泵,調理反沖刷強度進行過濾器反沖刷,反沖刷抵達反沖刷時刻后,停反沖刷泵,切換閥門使過濾器處于作業狀況,正常過濾。
9、污泥泵將污泥池中的污泥至污泥濃縮池,加藥后,再至帶式壓濾機進行污泥脫水,污泥脫水后構成泥餅,按環保主管部門要求進行處置。
10、氣浮設備刮渣機刮除的浮渣流入污泥池;纖維球過濾器、活性炭過濾器的反沖刷水集水池;帶式壓濾機的污泥脫,排至集水池。
設備的消毒:
污水消毒可采用的消毒方法有液化氯消毒、二氧化氯消毒、次氯酸鈉消毒、臭氧消毒和紫外線消毒。各種常用方法的適用性及特點比較見附錄A。
1、含氯消毒劑消毒
a)含氯消毒劑消毒系統應參照GB50014的有關規定進行設計。應根據設計處理工藝流程,按不利情況進行組合,校核實際接觸時間,以滿足設計要求。
b)接觸消毒池的容積應滿足接觸時間和污泥沉積的要求。傳染病造紙污水接觸消毒時間不宜小于1.5 h,非傳染病造紙污水接觸消毒時間不宜小于1.0 h。
c)造紙污水消毒可采用連續式消毒或間歇式消毒方式。連續式接觸消毒池有效容積為污水容積和污泥容積之和。間歇式接觸消毒池的總有效容積應根據工作班次、消毒周期確定,一般宜為調節池容積的1/2。
d)接觸消毒池一般分為兩格,每格容積為總容積的一半。池內應設導流墻(板),避免短流。導流墻(板)的凈距應根據水量和維修空間要求確定,一般為600~700 mm。接觸池的長寬比不宜小于20:1。接觸池出口處應設取樣口。
e)一級強化處理工藝出水的參考加氯量(以有效氯計)一般為30~50 mg/L。二級處理及深度處理工藝出水的參考加氯量一般為15~25 mg/L。運行中應根據余氯量和實際水質、水量實驗確定氯投加量。
f)加藥設備至少為2套,1用1備。
g)液化氯消毒適用于處理出水排入市政污水管網的造紙污水處理系統。當造紙污水處理出水排至地表水體時應采取脫氯措施或慎用氯消毒。
黃石生活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做的比較好的廠家--鋼管安裝如下:
1)鋼管運輸
生活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鋼管運輸時采用車輛,在管與管之間墊麻袋片以確保防腐絕緣層不被破壞。
2)鋼管除銹、防腐
鋼管除銹、防腐在預制廠進行,采用噴砂除銹,防腐由專業防腐隊操作。
3)進場檢驗
本工程所用的鋼管。采購的原材料、成品、半成品和設備等,均符合設計和現行標準的要求。
地埋式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防腐層的檢查方法:防腐層外觀要求表面平整光亮、無褶皺和鼓包,玻璃布網眼為面漆灌滿。厚度用測厚儀檢測。絕緣用電火花檢漏儀檢測,普通級檢測電壓為2000V,加強級檢測電壓為3000V,以不打火花為合格。粘接力檢測在防腐層固化后進行。
黃石生活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哪家好--活性污泥的異常問題及解決辦法有以下幾點:
1污泥不增長或減少的現象
污泥量*不增加或增加后很快又減少了,主要原因有:污泥所需養料不足或嚴重不平;污泥絮凝性差隨出水流失;過度曝氣,污泥自身氧化。
解決辦法有:提高沉淀效果,防止污泥流失,如污泥直接在曝氣池靜止沉淀,或投加少量絮凝劑。投入足夠的營養,或提高進水量,或外加營養(補充C、N或P),或高濃度易代謝廢水;合理控制曝氣量,應根據污泥量、曝氣池溶解氧濃度來調整。
2溶解氧過高或過低
氣池污泥濃度過高,或污泥負荷過高需氧量大。遇到此類問題應調節進水水質、排泥量、曝氣量等。
3污泥解體
水質渾濁、絮體解散、處理效果降低即是污泥解體現象,運行中出現這種狀況的原因有:污泥中毒,微生物代謝功能收到損害或消失,污泥失去凈化活性和絮凝活性。多數情況下為污水事故性排放造成,應在生產中予以克服,或局部進行預處理;正常運行時,處理水量或濃度*偏低,而曝氣量仍為正常值,出現過度曝氣,引起污泥多度自身氧化,菌膠團絮凝性能下降,污泥解體,進一步污泥可能會部分或*失去活性。此時,應調整曝氣量或運行部分曝氣池。
操作規程
1.1.曝氣池單元
曝氣生化系統主要是在有氧的情況下,廢水中的有機物通過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吸附、氧化、還原過程,把復雜的大分子有機物氧化分解為簡單的無機物,從而達到凈化廢水的目的。
a.根據具體情況調整曝氣量,通過控制各閥門,調整進氣量。
b.曝氣池應通過調整污泥負荷、污泥泥齡或污泥濃度等方式進行工藝控制。
c.曝氣池出口處的溶解氧宜為2mg/L。
d.應經常觀察活性污泥生物相、上清液透明度、污泥顏色、狀態、氣味等,并定時測試和計算反映污泥特性的有關項目。
e.因水溫、水質或曝氣池運行方式的變化而在沉淀池引起的污泥膨脹、污泥上浮等不正常現象,應分析原因,并針對具體情況,調整系統運行工況,采取適當措施恢復正常。
f.當曝氣池水溫低時,應采取適當延長曝氣時間、提高污泥濃度、增加泥齡或其它方法,保證污水的處理效果。曝氣池水溫不能高于38℃,過高時,應在采取降溫措施后,方可繼續進水!
g.曝氣池產生泡沫和浮渣時,應根據泡沫顏色分析原因,采取相應措施恢復正常。視情況開啟消泡水泵,撒淋消泡劑。